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测试卷-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VIP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测试卷-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测试卷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 一、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答题卡内。 1.从古代的“同砚”“砚台”“窗友”“同门”“同窗”“同席”到今天的同学、学友、校友、学长,这些社会关系的确立都是基于( ) A.法律关系 B.血缘关系 C.地缘关系 D.业缘关系 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D.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3.在有了微信、微博朋友圈后,大部分人每天都会在这些社交平台上各种“晒”。有晒吃的,有晒自拍的,也有晒旅行的。但是,如果一不小心,你有可能就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下列选项属于“晒”的不恰当的是(  ) ①小丽晒出自己旅游网上定的机票②小军晒出自己购物的快递收货单 ③小明晒出自己在期末考试的成绩④小金晒出自己办理的个人身份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星期五下午,学校课外活动辅导员组织学生参观了城区污水处理厂。同学们在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参观了中心控制室、沉淀池、提升泵房、脱水装置等一系列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讲解的一些污水处理的知识、方法和原理。最后同学们看着污水变成了清清的流水,由衷地发出感叹。你认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 ) ①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②浪费学生宝贵学习时间 ③增强学生亲近社会的情感 ④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浩宇经常利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有一次,屏幕上突然跳出一个陌生网页的界面,他怀着好奇心,打开网页,屏幕上显示的低俗内容让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下列对浩宇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 A.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B.要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C.要注意浏览与学习有关的信息 D.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但只要不沉迷于其中即可 6.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孔融让梨 ②浩轩课外活动时喜欢跳绳 ③《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 ④科学家孙家栋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当今世界,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学会分辨网络信息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遵守道德和法律,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下列情形中,属于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有( ) ①可欣应网友邀请,瞒着家长和老师,在某网吧单独与网友见面 ②佳琪上网查阅资料时,忽然屏幕上弹出一个页面,网页上还提示“点击有大奖赠送”,佳琪马上关闭了这个网页 ③致远玩游戏时发现电脑提示他“在线时间过长,建议休息”,他马上退出了游戏 ④一鸣在网上用同学的名字发帖,说其他同学的隐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8.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各种游戏、应用的开发推广,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机,成为“低头族”。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也加入了这个群体,成了十足的“手机控”。告别“手机( ) A.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抵制不良信息 B.恪守道德和法律,不恶意攻击他人 C.克服从众心理,杜绝手机上网 D.提高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 9.2020年1月27日,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一男子何某因在微信群发布未经核实的疫情信息,被新会区警方抓获。新会公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对散布谣言的嫌疑人何某处以行政拘留三日的处罚。这提醒我们( ) ①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②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③要利用网络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④要提高媒介素养,利用网络获取新知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0.扫描微信二维码,进入充满科技感的界面,上传一张面部照片,智能软件解码后就能生成一份号称“看透你一生”的分析报告。其实,所谓的“AI算命”,不过是披着科技的外衣,其背后是一条分工完整的“吸金”生意链。对“AI算命”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个人无法识别防范,须依靠国家严惩 B.属于利用封建迷信骗钱,网民应抵制 C.能够促进网络经济发展,应大力推崇 D.若交易双方出于自愿,政府无须过问 11.林林迷恋上网,平时就泡在网吧里,整天痴迷于网络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林渐渐不愿上学,也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甚至还向父亲提出“请家教”的要求以逃避学校的集体生活。这说( ) ①沉迷于网络,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79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