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heet3
Sheet2
斜管沉淀池1
公称直径
管材
海威系数
计算内径
流速
水温
水温系数
2、设计计算
㎡
个
mg/L
m
[kg/(㎡·d)]
m3/h
m3
①污泥斗高度
°
(7)沉淀池的总高度H
mg/L
m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A
(2)池子平面尺寸
m,斜管的自身垂直高度
min
(4)校核固体负荷G
(5)污泥区的容积V
采用正方形池a
㎜
m/s
s-1
③孔距L
④校核Gm
设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同宽,则
(3)池内停留时间,t,min
㎜
d
污泥斗排泥周期时间t取值=
(6)污泥斗的容积V1
设置超高h1
泥斗容积合理性判断
泥斗总容积为VO
泥斗高度,h5=
每个沉淀池泥斗容积V1 =
正方形污泥斗底部边a1
倾斜角θ
污泥比重
污泥含水率p
每个沉淀池污泥容积V =
总污泥量
沉淀池总高度H=h1+h2+h3+h4+h5
取斜管以上水深,h2=
斜管垂直高度,h3=
固体负荷G=24(1+R)*Q0*X/A=
正方形池子边长a=A^0.5
斜管面积利用系数η
沉淀池长度L=
并加短管L
槽中流速取v
倾斜角度θ
斜管长度L
污泥回流比R
变化系数K
最大设计流量Qmax
m,一般采用1-1.2m长。
底部缓冲层高度h4
二沉池则需按固体负荷校核。
斜管沉淀池-斜板沉淀池计算
每日至少排泥1-2次,或者连续排泥。
实际采用宽度,取值a
°,一般采用60°,50-60°
mm/s
斜管内水的流速v0
液面上升流速v
mm
斜管内部管径d
mm,一般内切圆直径2.5-5cm
普通沉淀池一般雷诺数为几百上千,属于层流区。
初沉池一般小于30min
二沉池一般小于60min
斜管内水的停留时间t1
min,一般为4-7min
斜管水力半径r
cm
雷诺数Re=
雷诺数Re校核判断
mm/s,一般2-5mm/s
出水悬浮物浓度X
每个沉淀池设置泥斗数量N
污泥斗上部边长a
污泥斗上部边长b
个/池
m,一般0.3-0.5m
进水悬浮物浓度Xt
m,一般为0.5-1.0m
有效停留时间t=(h2+h3)*60/q=
水力停留时间t1
a.初沉池停留时间合理性判断?
a.二沉池停留时间合理性判断?
b.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合理性判断?
水力停留时间≥90min
水平流速
一般≤50mm/s
c.沉淀池水平流速合理性判断?
m3/m2·h,一般为1.5-6,是普通池2倍。
沉淀池表面负荷q
沉淀池个数n
斜管沉淀池最少要小于500。一般低于200,甚至100以内。
单池水面面积A=Qmax/nq/0.91=
m/s,平均流速一般为0.2~0.8m/s
m2/s,与水温有关
s-1,一般可取10~30s-1
导流絮凝区的平均速度梯度,Gm=
布水孔平均流速Vn
斜管内停留时间判断
采用条形平底槽,水槽数量N=
m3/s
设流入槽宽实际取值B
则槽中起点水深H1
则槽中终点水深H2
淹没深度 取值
跌落高度 取值
槽的超高 取值
则集水槽总高度 H3
等距设布水孔,孔眼孔径d
cm,一般为5-10cm。
条,一般两列之间中心距为1.2-1.8m.
每条集水槽流量qmax
①集水槽
设集水槽宽度B
集水采用淹没式自由跌落,为方便施工集水槽可采用平坡。
cm,一般为5-8cm。
cm,一般为15-30cm。
如采用三角堰,堰口为90°,堰口宽度20cm,高度10cm。
㎜,一般为20-25-32mm。
所需集水孔总面积
m2
每个集水槽单边孔眼个数
②集水孔数n
③孔眼中心距离S0
孔眼从集水槽中心向两端均匀排列。
集水槽单边开孔还是双边开孔 ??
每条集水槽孔眼个数n
㎜
①流入槽
②布水孔数n
设集水槽宽实际取值B
采用条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孔
孔径d
并加短管L
(8)集水槽(出水)设计
(9)配水流入槽设计
则槽中水深h
s,一般取时间为360~720s
布水孔数量
布水孔中心距
m/s,V1=Vn/ε,ε=1
配水孔水流收缩断面的流速,V1=
导流絮凝区平均向下流速,V2=
m/s,V2=Q/f
㎡
导流絮凝区环形面积,f=
导流絮凝区平均停留时间,t=
水温20℃时污水的运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