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页/共23页目 录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第2页/共23页凝血瀑布及不同抗凝药物作用靶点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酶是血管损伤、凝血及血小板激活的纽带,不同抗凝药物的作用部位不同,但最终都会抑制凝血酶的功能血管内皮损伤组织损伤磺达肝癸钠XIIXIIaVIIVIIa肝素、依诺肝素XIaXI Ca2+ 、Ⅷ比伐芦定Ⅴ、Ca2+、PF3 IXaIXⅡ(凝血酶原)XaXⅡa(凝血酶)Ⅰ(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各级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反应的模式图与抗凝药作用位点示意图)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第3页/共23页抗凝治疗的关键:平衡缺血同时减少出血指南推荐对ACS患者进行缺血和出血风险的评估根据缺血和出血风险评估、抗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化药物选择减少出血事件成为进一步提高治疗结果的主要目标抗凝治疗缺血危险出血危险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Steg PG, Huber K, Andreotti F, et al. Eur Heart J.?2011;32(15):1854-64.第4页/共23页传统抗凝药:第一代肝素分子量大,抗凝疗效不可预测1916年发现,肝素分子量3000-30000ku的硫酸多糖(现称作“普通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形成肝素-抗凝血酶复合物,抑制凝血酶活性普通肝素的发现开启了抗凝治疗的历史篇章,大大改进了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且价格低廉普通肝素虽然广泛用于临床,但存在分子量大、半衰期短、需要频繁监测凝血指标、易引起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等普通股肝素抑制多种凝血因子,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普通肝素平均分子量15000d有相似的抗Xa与抗IIa活性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2011;38(12):828-832第5页/共23页第二代:低分子肝素分子量更低,半衰期更长20世纪80年代,1987年,全球第一个低分子肝素(LMWH)——那屈肝素出现,之后,其他低分子肝素陆续开发成功。与普通肝素相比,LMWH凭着半衰期长、不需频繁监测凝血指标、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较少引起HIT等优势,逐步取代普通肝素LMWH是从普通肝素分离而得,但LMWH分子链较短,主要与抗凝血酶、Xa因子结合成复合物发挥抗凝,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低分子肝素平均分子量4000-5000d 抗Xa大于抗IIa活性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2011;38(12):828-832第6页/共23页第三代:磺达肝癸钠选择性抑制Xa因子磺达肝癸钠是完全人工合成的戊糖,其设计基础是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中均包含的天然戊糖结构。通过改良结构,磺达肝癸钠对抗凝血酶的亲和力显著增加,快速抑制Xa因子磺达肝癸钠需依赖于抗凝血酶,且只能抑制游离的Ⅹa因子,不抑制与凝血酶原结合的Ⅹa因子,而体内大部分以结合的形式存在,所以磺达肝癸钠不能完全阻断凝血酶的生成,故其抑制接触性血栓的能力很弱,一般不用于PCI手术(2011美国ACCF/AHA/SCAI PCI指南中评为ⅢC级)戊糖分子量1728d只有抗Xa活性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2011;38(12):828-832第7页/共23页尽管不断进步和创新,肝素类抗凝药物存在局限性高出血风险人群使用肝素进行存在局限性,难以平衡抗凝和出血的关系,增加出血风险肝素抗凝 出血风险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第8页/共23页目 录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第9页/共23页比伐芦定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特异性可逆与凝血酶结合比伐芦定是凝血酶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的直接抑制剂比伐芦定提供有效的凝血酶抑制防止血栓形成和凝血酶介导的血小板效应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 Weitz JI et al. Thromb Res. 2002;106:V275-V284.第10页/共23页比伐芦定能够同时充分抑制游离型和结合型凝血酶比伐芦定对已经结合的凝血酶抑制率可达到100%比伐芦定对纤维蛋白肽产量的平均抑制率(%)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Data on file. The Medicines Company, Parsippany, NJ.第11页/共23页比伐芦定血药浓度与ACT值成正比,疗效可预测10000Biol. Pharm. Bull. 2011,34(12):1841—1848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七点 四十分。第12页/共23页比伐芦定给药后即刻起效,半衰期短,血药浓度相对稳定比伐芦定静脉给药后即刻起效,半衰期较短,约25min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