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历史_列宁与十月革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月革命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了解彼得格勒起义和十月革命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了解三年国内战争。十月革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对比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社会状况,理解十月革命的意义;结合中国近代史理解十月革命对中国对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十月革命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难点:十月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17年,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020年是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爆发一百零三周年。俄总统普京说:“我对参加俄国革命103周年国际纪念活动的人表示欢迎。1917年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这场革命对俄罗斯和全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那么俄国十月革命是怎样的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给俄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二)讲授新课: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社会矛盾的激化: 材料一 材料二 1861年改革后,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俄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 问: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861年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依然是一个农业国家,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相对落后。 材料一 俄国在“一战”的状况: 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材料二 1910年经济罢工有214次,政治罢工8次,l914年经济罢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参加者近10万之众。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1500万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万匹马被征军用,但是,俄军在前线却接连失利,伤亡数百万人;由于农业失去了将近一半的劳动力,大量农田荒芜,粮食产量剧减;战争也让俄国大量企业倒闭,国家债台高筑,经济濒于崩溃;物质匮乏,粮食奇缺,民众饥寒交迫。 问:一战给俄国带来哪些影响? “一战”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列宁曾经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 2.二月革命: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时间:1917年3月 地点:俄首都彼得格勒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国内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土地,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成立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四月提纲》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政府不愿意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同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 ——《全球通史》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但惨败。7月彼得格勒的工兵示威游行。遭到镇压。 七月事件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镇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游行示威的事件。克伦斯基发动六月攻势失败的消息传到彼得格勒后,引起群众极大愤慨。7月3日(公历16日)维堡区工人自发举行反临时政府示威。示威迅速发展成全市总示威,并有转入武装起义之势。布尔什维克认为武装起义的时机尚未成熟,在劝阻无效后决定参加示威,使之具有和平性质。4日,布尔什维克领导五十多万工人、士兵和喀琅施塔得水兵举行和平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调兵镇压,死伤四万余人,并封闭《真理报》,解散赤卫队,搜捕列宁,布尔什维克被迫转入地下。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二、十月革命: 1.时间:1917年11月 2.领导者:列宁 3.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过程: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到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21时45分,用炮声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是涅瓦河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结果: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