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与生物类群会计学第1页/共78页第一节 海洋环境 第2页/共78页添图片第3页/共78页中国海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所属岛屿面积大于500m2的岛屿有6500个,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我国主张管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国海域划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第4页/共78页半封闭性内海,最大深度为80m,平均深度为18m。流人海内的河流有黄河、海河和滦河等主要河流。海域盐度较低,年平均为30‰ ,水温变化较大,夏季为24~28℃,冬季为0℃ 。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角到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为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渤海第5页/共78页黄海最大深度140m,平均深度为44m。黄海的水温年变化小于渤海,为15~24℃,黄海海水的盐度也比较低,为32‰。南黄海的地势特点是由于苏北沿岸平原是古黄河下游的三角洲.所以水深较浅,海底坡度平缓。第6页/共78页东海平均水深349m,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等四大水系是注入东海的主要江河。盐度在34‰以上,年平均水温20~24℃,年温差7~9℃。各种鱼虾繁殖和栖息的良好场所,世界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国近海海域黄鱼、带鱼的主要作业鱼场。第7页/共78页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59米。表层水温高(25~28℃),年温差小(3 ~ 4℃),盐度35‰拥有1200多个岛、礁、滩,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我国重要渔场和有待开发利用的油气资源的重要基地,在交通和国防上具有重要意义。南海第8页/共78页海洋三大环境梯度赤道到两极的纬度梯度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从海面到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第9页/共78页辐射强度Fig. Annual average solar radiation reaching the Earth’s surface.第10页/共78页海洋环境的划分第11页/共78页海洋环境的水平梯度与深度梯度第12页/共78页海水物理特性的生态学意义溶解无机和有机物,给浮游生物提供了有利条件。热容量大,导热率低,海洋环境中的温度状况比陆地稳定,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海洋中的光照条件,限制了绿色植物的分布海水的浮力第13页/共78页海洋沉积物(一)大陆边缘沉积(陆源沉积) 经河流、风、冰川等作用从大陆或邻近岛屿携带入海的陆源碎屑(二)远洋沉积(深海沉积) 1.红粘土:红色粘土矿物以及火山物质。 2.钙质软泥:有孔虫类抱球虫和浮游软体动物的翼足类以及异足类的介壳组成,水深不超过4,700 m的深海底 3.硅质软泥:硅藻的细胞壁和放射虫骨针组成,在深度超过4,500 m的洋底。第14页/共78页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二、漂浮生物 (neuston) 三、游泳生物 (Necton) 四、底栖生物(benthos) 第15页/共78页“生活型”概念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生活型是趋同适应的结果。第16页/共78页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概念:浮游生物指在水流运行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特点: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弱或完全没有运动能力,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体型微小。第17页/共78页以小的体积、各种不同体型来增多体阻 多种多样适应浮游生活的结构和能力第18页/共78页图2-2图2-3多种多样适应浮游生活的结构和能力第19页/共78页多种多样适应浮游生活的结构和能力增加体内含水量骨骼质量与成分的改变含空气和油粒产生黏液膜放射虫第20页/共78页多种多样适应浮游生活的结构和能力依靠纤毛或鞭毛运动,如原生动物、软体动物和蠕虫类的幼虫等。依靠肌肉收缩运动,如水母类、被囊类。用肢体运动,如枝角类、桡足类、磷虾和糠虾等。第21页/共78页浮游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渔业对象。作为判别水团、海流的指示种。对海洋地质及海洋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沈国英,海洋生态学P31第22页/共78页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⑴微微型picoplankton:<2μm,聚球菌、原绿球菌⑵微型nanoplankton: 2~20μm,细菌、鞭毛虫、藻类 (金藻)⑶小型microplankton:20~200μm,浮游植物(硅藻和甲藻)、枝角类、小型桡足类、轮虫、浮游幼体、原生动物⑷中型mesoplankton: 200~2,000μm ,浮游动物⑸大型macroplankton:2,000μm~20mm 水母、栉水母、甲壳类、浮游软体动物⑹巨型megaplankton: >20 mm第23页/共78页按浮游生活阶段在生活史中 所占时期长短永久性浮游生物(h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