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缺什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1 中国品牌缺什么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全方位的完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体系,这里面包括选购、生产、营销、管理等各项内容。 中国品牌的发展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中国制造”与“中国炒作”。多数传统产业依靠于廉价的原料、劳动力、管理,最终产出的是廉价的品牌,如纺织、钢铁、汽车等行业的企业;与传统产业相反,房地产、IT、医药等新型行业明显不具有传统行业的制造优势,但这些行业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市场的炒作上,如脑白金、科利华、德隆等。   这种在国外很难想象的中国式品牌炒作方式,造就的是廉价的品牌,其骨子里面仍旧是中国制造,只是多了一层投机而已。   有竞争力,没价值   中国的纺织服装是最能体现国际化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从1999年开始中国的纺织出口总量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但利润却在不断地下滑。值得深思的是,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一个奥运吉利物在雅典售价人民币30多元左右,而这种来自中国的吉利物平均出口价也就人民币7元左右,差价有3倍之多。中国企业长期以来重产品轻品牌的问题,由此可见一斑。与中国企业相对应,在纺织服装的长产业链中,国外企业掌握了上游的织丝开发及下游的服装设计,在市场上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效应。而由于没有国际品牌的支持,中国的订单价格因此缩水七成甚至更多。   有业内人士评论,中国的纺织行业拥有一流的设备、二流的产品、三流的品牌,是一个能够创造外汇,但并不能创造价值的行业。   大品牌=大制造?   不光是纺织行业,事实上几乎全部的大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制造情节”。海尔、联想、长虹等目前能够称其为品牌的企业,仍旧没有脱离开“中国制造”的弊端。联想从创业开始就一直连续着“贸、工、技”的路子,发展到今日,联想的“技”仍旧没有令人信服的突破。即使是前一段时间发布了高端服务器技术,为此还差一点与曙光集团闹得兄弟反目,但这一技术离真正的产业化还有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同时就在不久前,联想由于采用AMD处理器而引发了与INTEL的矛盾,再次说明白联想核心能力的不足,更揭示出联想品牌自身价值创造能力的匮乏。这种长期的价值空洞,将使联想长期处于IT世界舞台的二流队伍中。   而长虹应当是中国制造的代表,在规模至上的竞争策略下,价格战成为必定选择,这将导致整个行业的价值消耗与倒退。   大品牌=大炒作?   炒作可以出名、出名可以快速获得利润。在这种浮躁的状态下,绝大部分的中国企业缺少必要的耐心。而与此对应,国外企业在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磨练之后,深刻知道“大道无形”的道理:看得见的重要,看不见的更重要;短期利益重要,长远价值更重要。   事实上,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全方位的完成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体系,这里面包括选购、生产、营销、管理等各项内容。假如你想像DELL一样以低廉的价格、供应个性化的产品,那么你必需从设计、生产、营销、管理等各方面持之以恒、全面贯完全价以及个性化这一宗旨,并抛弃与此无关的任何与可能增加成本的各种营销活动。假如你想像宝洁公司一样多品牌、个性化,那你就必需有完善的产品研发体系、精确的定位、系统的品牌管理能力及柔性化的生产能力。   明显,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将最终使品牌的价值在竞争中受到侵蚀,并危机到整个的价值创造体系。因此,品牌竞争本质上应当是价值创造体系的竞争。

文档评论(0)

158****05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