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速以太网IP核的FPGA实现.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三速以太网IP核的FPGA实现 基于三速以太网 IP 核的 FPGA 实现 潘冰琪 ,吕旌阳 (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876) 5 摘要:在大规模的 FPGA 设计中,利用已有的 IP 核来实现功能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直接利 用 IP 核可以缩短开发周期和上市时间,降低开发的风险,减小投入成本,提高系统开发的 可靠性。随着以太网协议在嵌入式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公司推出相关 IP 核。ALTERA 10 公司提供的三速以太网 IP 核,能够完成以太网的 MAC 层功能,并且支持多达 32 路端口。 本文以 FPGA 为载体,配置三速以太网 IP 核的相关寄存器,设置工作模式,在调用 IP 核的 同时,建立用户端接收发送数据缓存,防止数据溢出,同时设计远端的物理芯片接口,通过 MDIO 接口配置 PHY 芯片,实现以太网协议。 关键词:以太网;IP 核;FPGA;FIFO 中图分类号:TN91 15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hernet Based on the Triple Speed Ethernet IP Core PAN Binqqi , LV Jingy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20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100876) Abstract: The IP core is becoming much more popular for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which makes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ystems. On the other hand, ethernet plays 25 important roles in embedded system. Many companies provide IP cores about ethernet . The Altera offers triple speed ethernet IP core,which complies with the IEEE802.3 standard.It combines the features of a 10/100/1000-Mbps Ethernet media access controller(MAC).This passage implementes the ethernet by configuring the triple speed ethernet, including the fifo for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PHY device through MDIO interface.The 30 function of triple speed ethernet IP core can run normally. Key words: ethernet; IP core;FPGA; fifo 0 引言 在嵌入式环境下,符合 IEEE 802 3 协议标准的以太网是比较合适的连接方式,以太网 35 的数据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扩展性强,因此在嵌入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 ALTERA 公司提供了 Triple speed Ethernet 的 IP 核,该 IP 核包含了 10/100/1000Mbps 的以太 网的介质访问控制 MAC 和 1000BASE-X 的物理编码层 PCS。兼容 IEEE802 3,具有前导码 和起始帧界定码 SFD 的生成帧填充,CRC 生成和 CRC 校验,10M/100Mbps 时半双工和全 双工模式等功能[2]。 40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分为 LLC(逻辑链路控制)和 MAC(介质访问控制)层,其中,LLC 子层用于设备间单个连接的错误控制,流量控制。MAC 层为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之间,在 实际应用中,多个设备共用一条总线,需要有机制来检测冲突,分配介质的使用权[3] 作者简介:潘冰琪(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数字电路设计 通信联系人:吕旌阳(1969-),男,副教授,主要研究宽带无线通信. lvjy@bupt.edu.cn -1- 在发送数据时,需要将要发送的数据帧打包成标准的 CSMA/CD 的包,IEEE802.3 标准 45 网网的帧格式分为七个域,前导码、帧首定界符、目的地址、 源地址、长度/类型、

文档评论(0)

Byakk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