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香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香料 感谢敏锐姐姐提供,转帖自奇幻世界 一、香文化简述 说到香,今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宗教场合里肃穆的香烟,或是时尚奢侈品里身价不凡的香水, 实际上在古代中国, 香文化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在华夏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一页。 早在远古,中国人已与香料结缘,殷商甲骨文里有“鬯其酒”一语,班固解释说是“以百草 之香,郁金合而酿之为鬯” 。我们熟悉屈原以香草比喻贤能,他在《离骚》 、《九歌》提到的香 草有“白芷、花椒、佩兰、山药、杜衡、菊花、桂、泽兰、辛夷、蓬荷、菖蒲”等几十种之 多,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植和采集香料。 《神农本草经》里提到 365 种药物,其中 252 种是香料植物或与香料有关。 秦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阿拉伯等地的香药陆续进入中国,在宫廷里熏香、佩香成了 常事,王公贵族从此与香结下不解之缘。 《汉官仪》规定, “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并 要“含鸡舌香, 伏其下奏事” ,类似今日的白领上班之前喷下香水, 整个皇宫里都是香云飘散。 由于香料品种的增多,出现了“香方”的概念,即后世的“合香” ,华佗曾用丁香、百部等制 成香囊悬挂以预防“传尸疰病” (肺结核)。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道思想的传播,熏香在上层贵族阶层更为普遍,并迅速在文人之间 流行起来,出现了很多咏香的诗文,如迷迭香从大秦传入后,曹丕、曹植、王粲、应玚、陈 琳纷纷为其作赋。 此时还出现了一批用于治疗疾病的香药方子,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范晔 的《和香方》 、陶弘景《名医别录》里都有许多香疗方法的收集。 唐时每逢腊日,皇帝会赏赐臣子紫雪、红雪、面脂、口脂、澡豆等化妆品。紫雪、红雪是敷 面油脂,可以防裂护肤,装在金花银盒里,刘禹锡在谢表里夸它们“膏凝雪莹,含液腾芳” , 能起到“顿光蒲柳之容,永去疠疵之患”的美容效果。这时期的《艺文类聚》 、《新修本草》 、 《海药本草》 、《本草拾遗》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都收集了不少海内外的香药和香疗验 方。香料从岭南入口成为主要的贡品之一,乳香、苏方木、龙脑香、安息香、青木香、苏合 香、没药、郁金香、丁香、沉香等香料源源不断从广州输入, 并通过扬州出口日本。 《东征记》 记载鉴真天宝二年与七年东渡时, 准备了麝香廿脐、 沉香、甲香、甘松香、 龙脑香、胆唐香、 安息香、 檀香、零陵香、 青木香、熏陆香各八百余斤, 虽然这两次出海因为沉船和狂风失败, 但最后东渡成功,鉴真带去的大量香料和其制作工法开启了日本 香道的发展。 由于香料贸易的繁荣,隋唐出现了专门经营香材香料的商家,采取了专香专用的分类方法, 合香的配方也层出不穷,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系统化的阶段。 唐代的皇帝大多信佛,佛教在唐代的兴盛极大地推动了香文化,几乎所有的佛事活动中都要 用香,其用量之大可想而知,香料因此成了帝王恣意挥霍的对象。大家都知道隋炀帝奢靡成 性,每年除夕,他会在殿前设数十个火山,每一座山焚烧数车沉香,一旦火光暗了,就加甲 煎燃焰,使旁边数十里都能闻到香味,一夜中用去沉香二百余乘,甲煎二百石。杨贵妃有多 汗症,经常汗湿香帕,唐明皇觉得她的汗是香的,特意造了沉香亭,并召李白来写了“云想 衣裳花想容” 等三首著名的 《清平调》 ,传说高力士正是借此向杨贵妃进谗导致李白离开了长 安。皇帝如此穷奢极欲,宠臣也不例外, 《开元天宝遗事》里提到杨国忠“用沉香为阁,檀香 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牡丹)盛开之际,聚宾友于此阁 上赏花焉。禁中沉香亭远不侔此壮丽也” 。 有宋一带,“海上丝绸之路” 因运送大量香料, 又被称作“香料之路” ,有专事运输香料的 “香 舶”。当时来华朝贡的很多东南亚国家都会进贡香料和香木, 而朝廷的回赐常常高于贡物价值, 也就图个表面风光。如天圣六年( 1023 年),交州(安南,即现在的越南)进贡香药价值约 3600贯(1贯=1两银),朝廷回赐4000贯,一看就是好大喜功的亏本买卖。当时市舶司对 香料贸易的征税成为一大笔财政收入, 朝廷设有 28 库香料库, 仅建炎四年, 泉州就抽买乳香 十三等 86780 斤之多,市舶税收从宋初 1600 余万到南宋淳熙末年收入 6500 余万。香料渐渐 走入了寻常百姓人家, 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起来, 合香配方及香品造型变得更加丰富。 “隔火 熏香”代替了“焚香”成为流行的赏鉴方式,即在香灰上用瓷片、云母、砂片等物“隔火” , 再把香料放在隔火板上烤出香气,而不是直接焚烧出烟。此时的《太平御览》 、《苏沈内翰良 方》、《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 、《和剂局方》都收录了不少香药和疗方,更出现了如洪刍 的《香谱》、范成大的《桂海香志》 、叶廷珪《名香谱》之类的香疗专集,中国香文化终于进 入鼎盛阶段。 元代开始有了今天我们熟悉的线香

文档评论(0)

尐丶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