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融史论文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法分析
班级:金融1302
姓名:邹 铃
学号:1609130103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法分析
我国历史上的货币制度得失及其产生的通货膨胀现象 ,据当代著名钱币史学
者郭彦岗教授统计,我国从秦汉至清末 ,计有通货紧缩 9 次,通货膨胀 19 次,其中 有 13 次发生于铸币流通时期 (秦汉到五代十国 ),6 次是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出现的。 本文将以各朝代的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做一些相应的分析, 希望从 中找出共性,给广大学者做一个参考。
(一)铸币流通时期的通货膨胀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铜、银、金、铅等金属铸币,以铜铸币为主,中国古代在 发行铜铸币时, 出现过多次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 从而引起货币贬值, 物价 上涨,社会不稳定。其中重要的大致有一下几次:
(1)自公元七年到十四年, 王莽三次改革币制。 第一次,下令除五铢钱 (汉 隋间铸币以重量命名, 主要是五铢钱,估算法以 24 铢为一两)外,更铸“大泉”, 重 12 铢,值五铢钱 50;又造“契刀”,值 500;“错 5 刀”,值 5000;这种虚价 大钱出现后,造成民间盗币,在实际交易中更趋向于使用五铢钱。第二次,废除 “错刀”及五铢钱, 另发行“宝货”, 计有五物,六名共 28 品,不仅换算困难, 而且比价格不合理。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的改革币制, 滥发大钱,结果“每 一易钱,民用破业”,“农商失业,食货俱废” ,自身最后也迅速灭亡。
(2)黄巾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公元 189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 更铸小钱,引起物价飞涨。至此,五铢钱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3)三国时期战争频繁,军费开支浩大,各国为解决其财政困难,都铸造 了面额较大的货币。 刘备入蜀时,“因军用不足”,听从刘巴建议,铸“直百五铢”, 其重量仅 8-9.5 克,却当五铢钱 100,结果“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吴国在公 元 236年铸“大泉五百”,重 7克, 238年又铸“大泉当千”,重 14.5 克,甚至 还有“大二千泉”、“大泉五千”。大钱出笼后,导致物价上涨,后被迫停铸。
(4)公元 465年,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铸二铢钱,景和元年( 465 年),沈 庆之“启通私铸,由是钱货乱散,一千钱长不盈三寸,大小称此,谓之鹅眼钱。 劣于此者,由是坏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市井不复料数,十万钱不盈一掬, 斗米一万,商贾不行” ,结果引起社会经济停滞。
(5)北魏孝明帝即位后,为解决财政困难, 517 年用崔亮建议,广开铜矿 铸币以收“治利”。此后,,民多私铸,钱更薄小,钱价更低。 “时所用钱,人多 私铸,销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米斗几值一千” 。“今钱徒有五铢之文,而无二 铢之实,薄甚榆荚,上贯便破,置之水上,始欲不成” 。
(5)隋炀帝时期政治腐败,统一的五铢钱制度遭到破坏。由私币引起货币 严重贬值。私铸者除豪门大族, 也有为对付日益加重负担的百姓。 到最后甚至“剪 铁蝶,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唐初李渊入长安是,民间“行线环钱,甚制 轻小,凡八九万才满半觥” 。
(6)唐玄宗后期,在第五琦的建议下,唐肃宗实行通货贬值政策,铸造大 钱,称“乾元通宝”。大钱发行后引起的结果不外有三:一是物价飞涨,人民遭 难“谷价腾贵,米斗至七千,有实钱和钱,商人们钱双重价格。当时人称此虚抬 作价的钱为“虚钱”,未抬价的钱为“实钱” ,由此而产生两种物价。
(7)五代十国时期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十分紊乱,各国政权用铅、铁、泥 等铸钱,以现此掠夺人民。南唐后主李煜铸铁钱,民间纷纷虚藏匿铜,商人们用
十铢钱换一铜钱,出劣币驱逐好币。1
铸币流通时期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般有三: 一是统治者谋求高额铸利而进行 财政剥削;二是私铸盛行,导致铸币轻薄劣质,而制造劣质币的高利益使得官府 或个人趋之若鹜,进而导致通货膨胀。有能解决好的朝代将从通货膨胀中走出来, 不能的则是更加严重,导致国力衰微,民不聊生。
(二)古代纸币的通货膨胀
(1) 北宋的交子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9), 因对西北用兵,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无钞本交子 60万贯,以充军费。神宗熙 宁年间(1068—1078),规定两界交子同时使用,引起贬值。哲宗绍圣年间
(1094-1098),由于两界发行,实际数加倍,于是通货膨胀加剧。在此后的北宋 年间,贬值更厉害,引起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北宋政权在内外交困中终于走向 了灭亡。
(2) 南宋的纸币主要是会子,绍兴十年(1160)开始由官府发行,在孝宗 即位后,开始两界并行?光宗绍熙元年又曾三界并行,到宁宗开禧年间大量发行 纸币作为军费?从此发行扶摇直上。在此情况下,“市井视之,粪土不如,朝廷宝 货,自轻太甚”,到后来,一贯会子已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