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VIP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指导课 教学实录 这节关于红色经典《红星照耀中国》的名著读后指导课,其个性化之处在于全课基于学生读书笔记实施教学,并努力寻求达成三个方面的目标:语言,在积累品析中建构;方法,在迁移学用中内化;情怀,在连通比较中厚植。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完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并做了6篇读书笔记。谁来解读一下这个书名的含义? 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二、要点回顾 师:《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因此,阅读这类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事实。(板书:把握事实)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对名著事实的把握情况。 (一)人物竞猜 师:《红星照耀中国》里记录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大到领袖将领,小到普通老百姓。我们来玩一个“人物竞猜”游戏。老师从同学们的读书笔记里选了一些大家摘抄的佳句,我点出句子,你们来竞猜!我们采取抢答的形式。开始!(媒体显示)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出自姜心语笔记) 生1:毛泽东。 那个新来的将官,听了这话,立刻笑起来,面孔有点发红,很天真的,一开口露出了唇齿间的一个窟窿,这窟窿应是两个门牙占据的地方。(出自吴雨荞笔记) 生2:徐海东。 师:徐海东唇齿问的窟窿从何而来? 生3:(他)骑马时马受惊撞到树上导致的。 他是中等身材,却是十分雄赳赳,所以当他走到我身边,像铁钳一般钳住我的臂膀的时候,就吓得我眼睛一眨。(出自吴明菲笔记) 生4:邓发。 师:你怎么知道是邓发的? 生4:我从“像铁钳一般钳住我的臂膀的时候”这句话知道的。 师:这人特别有力量。他是地下工作者,国民党曾悬赏五万要他的首级! 然而他丝毫没有龙钟的老态,跟他的同寅谢觉哉一样,他有着轩昂有力的步态,明亮而愉悦的眼睛,一双曾在长征中使他爬过很多高山,渡过很多大河的健腿。(出自何冬梅笔记) 生5:徐特立。 师:我们在读书时要关注一些特别的词语。大家结合语境猜一猜这里的“同寅”是什么意思? 生6:同龄。 师:正确。徐特立在苏维埃担任什么职务? 生6:教育部长。 师:好的。这是“人物竞猜”,下面让我们打开名著的目录。 (二)目录点击 师:像《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作品,我们应善于利用目录来把握内容要点。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请根据班级同学摘录的精段,判断其属于哪一章节。只允许看名著的目录,不允许翻看正文。开始!(媒体显示) 四川人,从来没有看见过像这样的中国战士!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一碗饭,而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愿意自杀的青年!他们是人类?是疯子?或是神仙呢?——迷信的四川人这样惊叹着。他们自己的斗志受了影响;或者他们已经不能再瞄准射中了;或者在他们之中有人暗暗祈祷,盼望他们能成功达到目的!(出自张雅淇笔记) 师:根据这个内容,你能猜出这是哪一章哪一节的内容? 生1:第五章《长征》第三节《大渡河上的英雄》。 师:语段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件? 生2:飞夺泸定桥。 师:阅读纪实作品,我们不仅要把握事实,还要注意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从选文可以看出,斯诺对红军战士持什么情感态度? 生2:赞扬。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比如—— 生2: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一碗饭,而是一些为争取胜利而愿意自杀的青年! 师:他们有一种信仰!这就是斯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态度,我们应能明确作者的倾向。(板书:明确倾向) “这些人唱歌,费的时间太多!”他说,“现在还不是唱歌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总括了苏维埃陕西这个独一无二的“工业中心”里,许多热情而近乎浮夸的现象,但他们却都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就是在缺少原料的时候,也是这样!(出自周龙龙笔记) 生3:第七章《到前线去的路上》第三节《他们唱得太多》。 师:语段中说话的人是谁? 生3:朱兆祺。 师:他为什么这么说? 生4:因为吴起镇的苏维埃工业还很粗陋落后,还需要艰苦奋斗。 师:是的。他认为现在还不是狂欢的时候,我们还要努力!所以说“他们唱得太多”。 一些时候以来,王牧师就丢官弃教,同共产党人合作。这样有多久了,我不知道。他成了一种秘密的、非正式的使节,到各种各样的文武官员那里去进行游说,帮助共产党把他们争取过来,使他们了解和支持共产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议。(出自吴仪笔记)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人物,王牧师。王牧师真名是什么? 生5:董健吾。 师:书的哪一部分写了董健吾的情况? 生5:第一章《探寻红色的中国》第三节《大汉的子孙》。 师:第三节为什么命名为“大汉的子孙”? 生6:因为斯诺是在西安跟董健吾和邓发接头,然后秘密转赴红区,而西安在占代是西汉王朝的都城。 师:同学们,目录是我们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