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设计最强自动计算-弹簧计算.xls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 3122 25 32 79000 206000 1370 685 224.67648942985267 4 1.4039999999999999 8 8 4 1.4037500000000001 124.88 0 25 38.46153846153846 4803.0769230769229 9.8844891095451626 10 12 92 130.46153846153845 130 11.8 6.6945613686926668 1316.1784465695384 4.0625 697.49773176230462 930 1.3333376692856804 序号 代号 定义 公式 / 出处 结果 单位 一 已知 1 P 1 最小工作载荷 N 2 P n 最大工作载荷 3 h 工作行程 mm 4 D 弹簧中径 5 弹簧类别(寿命) 10 3 ~ 10 6 ,Ⅲ类载荷 次 6 弹簧结构 端部并紧,磨平,支撑圈为 1 圈 7 弹簧材料 碳素弹簧钢丝 C 级 8 G 切变模量 MPa 9 E 弹性模量 二 计算 10 σ b 抗拉极限强度 查表 11-2-3 初选(钢丝 Φ8 ) 11 τ p 许用应力 0.5σ b 12 C 初选旋绕比 8/π*KC 3 =τ p D 2 /P n 13 K 初选曲度系数 查表 11-2-20 14 C 旋绕比 15 K 曲度系数 16 d 钢丝直径 d=D/C 选取 17 C 实际旋绕比 C=D/d 18 K 实际曲度系数 K= ( 4C-1 ) / ( 4C-4 ) +0.615/C 或查表 11-2-20 19 P 初算弹簧刚度 P=(Pn-P1)/h N/mm 20 F 1 最小载荷下变形量 F 1 =P 1 / P 21 F n 最大载荷下变形量 F n =P n / P 22 F b 压并时变形量 F b =F n / 0.65 23 P b 压并载荷 P b =P n / 0.65 24 n 有效圈数 n=Gd 4 F n / 8P n D 3 25 n 1 总圈数 查表 11-2-14 n1=n+2 26 H b 压并高度 H b =(n+1.5)d 27 H o 自由高度 H o =H b +F b 28 t 节距 t=(H o -1.5d) / n 29 α 螺旋角 α=arc(t / π*D) ° 30 L 展开长度 L= π*Dn 1 /COSα 三 结论(验算) 稳定性 31 b 高径比 b=H O /D 两端固定 b < 5.3 满足要求 强度 32 τ max 最大切应力 τ max =8KDP n / πd 3 τ s 屈服极限 静载荷, 80 钢 33 S 疲劳安全系数 S=τ p / τ max 34 S p 1.3 ~ 1.7 35 S > S p , 强度满足要求

文档评论(0)

文档打工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艺术助理工程师持证人

致力于行业职场人文档分享及创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艺术助理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