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美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及大量的流行,给中国美术增添了许多新内容、新形式和新的表现手法,丰富了我们的于是宝库。 佛教艺术在南北朝时代空前活跃。为了宣传佛教教义,为教徒提供崇拜对象。大肆花费人力、物力,营造石窟,绘制壁画、佛教造像等。 一、魏晋南北朝的石窟艺术 石窟寺 石窟壁画 佛教造像 石窟寺 石窟寺是指就着山势,从山崖壁面向内部纵深开凿的古代庙宇建筑,里面有宗教造像或宗教故事的壁画。 一般石窟寺是开凿岩窟成一长方形,在入口的地方有门窗。石窟中间是僧侣集会的地方,两边是住房。后来发展成为两种形式:一种叫做「礼拜窟」,一种叫做「禅窟」。礼拜窟雕造佛像,供人瞻仰礼拜;禅窟主要是供比丘修禅居住的。礼拜窟有作前后两室的,也有单独一室的。其入口处有门,上面开窗采光。其平面有马蹄形的、有方形的。内部装饰有在石壁上雕凿佛像,也有在中心石柱雕造佛龛、佛塔,也有在石窟四周作壁画的。 嵩岳寺塔 1、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主流。 我国古代自佛教传入以后,便出现了佛教题材的绘画。佛教画的形式除了画在绢帛上的卷轴形式而外,更大量的是画在寺庙、石窟墙壁上的壁画。保存到今天的几乎全是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壁画 佛教壁画 说法图:早期说法图以佛像为主体,包括菩萨、天龙八部等神众的中大场面。佛像是供人们礼拜的形象,包括释迦牟尼、弥勒像、阿弥托佛像等。 故事画:为大力宣传佛经佛法,让普通百姓接受佛教教义,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事迹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形式灌输给群众。传佛故事、本生故事、姻缘故事画、经变故事。 民族传统神话题材 装饰图案画 墓室壁画 新疆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现有洞窟236个,其中有70余窟壁画保存完好。石窟壁画内容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壁画风格具有鲜明的西域特色。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壁画 《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的壁画。本生故事是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生前所经历的许多事迹。释迦牟尼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因看到人世生、老、病、死很苦,便出家修行,以求解脱,后来成了“佛”。“鹿王本生”说的是释迦牟尼前生是一只九色鹿王,他救了一个落水将要淹死的人反被此人出卖的故事。本生故事画是表现“舍己救人”这一题材的。上边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宣传的是善恶报应思想,赞扬了九色鹿王的无私精神。 敦煌西方净土变壁画 西方净土变是唐代的敦煌壁画中的一壁。这一场面恢宏,色彩绚烂的佛国景象,是宗教美术依据《无量寿经》内容,为信众们构想出来的《西方净土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造像 佛教自东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迅速地传播开来,到南北朝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产生了无数辉煌的佛教雕塑和绘画作品,能够比较集中地保存下来的是古代石窟寺中的石刻或泥塑作品。 云冈石窟造像 云冈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中期,现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第一阶段:昙曜五窟开凿时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 昙曜五窟特征十分明显,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仿印度草庐形式,一门一窗,外壁满雕千佛,从北魏佛教源流特点来说,主要来源于凉州佛教。造像题材以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为主要题材。 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鼻高,眉眼细长,主像释迦牟尼蓄八字胡须,这是印度造像的特点。双肩齐挺,身体粗壮,所著服装有两种:一种是袒右肩,一种是通肩衣。 露天大佛: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摩醯首罗天 第6窟中心塔柱南壁下层 第三阶段 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 第 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 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