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当前航运智能化发展面临无线带宽通信能力对现代化航运协同管理难、远程控制实时性差、融合大数据智能决策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支撑,面向垂直行业智能 化应用的5G技术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本文研究了航运智能化应用在信息定位、船岸通信、船舶监控等方面的业务需求,分析了应用级切片自适应选择、江面传 播模型校正、天线下倾角自适应寻优、空口带宽自适应寻优4个长江航运5G专网关键技术解决方案,提出了基于5G、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船舶 高精度定位导航、智能分组高清集群通信、船舶动态全景监控及可视化协同等应用场景。
关键词:航运智能化,5G技术,网络切片,传播模型校正,高精度定位,高清集群通信,动态监控
基金项目:长航宜昌5G智慧海事样板点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移动物联网应用优秀案例(工信厅通信[2020]268号)。
长江作为世界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运资源被誉为“黄金水道”,年货运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内河第一。2020年,长江航运实现货物年通过 量30.6亿吨,同比增幅超过4.4%,再创历史新高。
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提出“一条主线四个长江”的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发展现代长江航运”这条主线,打造“数字长
江”、“平安长江”、“阳光长江”及“和谐长江”。其中,“数字长江”是长江航运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和关键因素,旨在通过智能化应用系统实现各类航运业务的流程 优化、协同配合和辅助决策,最大限度地优化航运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提升航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长江航运智能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及业务需求
现有长江航运主流无线通信手段为VHF窄带通信,不具备宽带数据传输能力;卫星通信主要在应急通信中使用,带宽小、资费高;4G公网覆盖盲点多,网络安全得不 到保障;江面落差和波动等因素对无线宽带通信覆盖影响大,难以支撑航运智能化的数据传输与处理需求,制约了长江航运智能服务水平。
5G技术三大典型应用场景中,eMBB场景,能够有效适应船舶动态监控、高清CCTV、应急视频通信等大带宽的业务需求;urLLC场景,能够有效满足无人机、无人船、 船舶定位与导航等智能设备间高可靠通信需求mMTC场景,能够更好地支持智能航道、船舶数据动态感知、船舶航行安全监管等海量传感数据采集需求。
智慧航运系统宽带传输需求如表1所示。5G网络的时延(典型)约为10ms,上行稳定带宽约为150Mbps,连接数为l06/km2,网络服务质量最高可达99.9999%。特别 是5G网络切片技术、移动边缘计算等能够在满足长江航运对可靠性、连接密度、定位等方面高性能要求的同时,突破长江航运智能化瓶颈,提供一种公网、专网共建共 享,充分利用频谱资源和满足投资需求的核心技术支撑新思路。
长江航运5G专网关键技术解决方案
长江航道全流域的4G网络覆盖基本都是公网投资和建设,对于航道连续覆盖、水位落差影响、水面干扰调效等许多长江航运网络覆盖的行业特殊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 研究和探索。要实现5G在长江航运智能化中的应用,必须满足长江航运的需要,重点解决应用级切片自适应选择、江面传播模型校正、天线下倾角自适应寻优、空口带宽 自适应寻优4个关键问题。
应用级切片自适应选择
为实现公专结合、共建共享,网络切片为基于公网的长江5G专网服务提供了可能,能够为不同垂直行业提供差异化、相互隔离、功能和容量可定制的网络服务,其功 能场景和设计方案可独立裁剪[1]。同时,网络切片能够保证业务的端到端服务等级协议(SLA),性能具备保障性。
FlexE技术基于物理层的转发,并提供严格的管道隔离,带宽分配灵活[2]。FlxE基于Client/Group架构,可支持任意多个不同子接口速率在任意一组PHY上映射和传 输。
UE路由选择策略(URSP),在网络侧控制不同业务流激活到不同的网络切片,最终实现业务分流。通过梳理不同航运应用场景的个性化需求,根据需求对网络资源进 行逻辑分割,实现应用级自适应切片选择,空口切片精准识别,2C2B访问及APP级精细化业务,保障公专网切换。如图1所示。
江面传播模型校正
传统无线传播模型Okumura-Hata和COST231-Hata模型主要应用在2 GHz以下低频段,而5G通信系统主要采用6 GHz以下中低频段和24 GHz以上高频段组网[3],其部署方式也有别于传统室外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方式,主要使用室外宏微站以及室内微微站相结合的方式[4]。因此传统无线传播模型,从频率选择和部署方式上都难以适用 于5G通信系统基站的覆盖预测。
3GPP TR 38.901基于多个场景定义了适用于5G 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G无线网络规划方法分析.doc
- 38所财经类院校疫情年总体就业概览-Careerfore-2022-29页.doc
- 部门生产率差异是否影响了区域对外竞争力——对人民币有效汇率区域异质性的解释.doc
- 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新生态构建模式研究与实践.doc
- 超预期策略系列之一:超预期行业的二维模型-20220310-光大证券-21页.doc
-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的分析.doc
- 出版社新媒体营销的模式和策略分析.doc
- 从央视新闻直播带货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路径.doc
- 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实施对策分析.doc
- 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