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桑黄的菌种鉴定与生长特性研究.docx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3.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桑黄别称桑耳、桑臣、桑黄菇、胡孙眼、松根等,在东亚、非洲、中美洲地区均有分布,一般寄生于桑属的植物上,生长后期子实体呈黄褐色,因而得名“桑黄”[1],在两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唐初藤权的《药性论》、唐代苏敬《新秀本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2]。现代桑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由于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致使当地居民受核辐射影响,患癌人数增加,而长崎女岛的癌症病例明显低于广岛和长崎的其他区域,日本学者调查发现主要是由于当地居民服用了岛上桑树生长的桑黄,随后日本学者在1968年通过试验发现桑黄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功效[3]?。 在分类学上桑黄属

文档评论(0)

罗伯特之技术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畅游技术蓝海,八大领域技术领先解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