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际传播学
薛可 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博导
;第三章
人际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与模式
;一、理论的基本知识
; 理论研究的步骤
; 理论的评估
;二、人际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布鲁默的象征性互动理论
(1)人类社会是由具有自我的个人组成的。(2)互动是个人与他人和群体之间意义理解和角色扮演的持续过程。(3)符号互动创造、维持和改变社会结构。(4)社会学方法必须着重于研究人们作出情境定义和选择行动路线的过程。(5)理论应能解释互动过程,并指出一???行动和互动发生的条件。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 “社会模仿”理论
“两级传播”与“意见领袖”
“创新-扩散”理论
“约哈瑞窗口”
; 认知一致性理论
海德的平衡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
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社会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提出的,他深受学者勒温的影响。勒温认为心理环境是相对独立于物理环境的心理场,人的行为是人与心理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的心理环境构成特定的力场,场中力的分布受人的需求的制约。
;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是由舒茨(Schutz,1958)提出的。他认为,人际关系的模式大致上可以通过三种人际需要来表示,即包容的需要、支配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
;(资料来源:《社会心理学》,章志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P411); 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
奥斯古德理论是海德平衡理论中一个特殊的例子。虽然有些类似于平衡理论,但它是特别针对人们对于信息的来源及信息来源所主张的事物的态度。
;人对来源的
最初态度; 关于判断的理论
社会判断理论
深思概率理论
期望破坏理论
人际欺骗(interpersonal deception)理论
; 人际关系的管理理论
不确定性和焦虑情绪的管理
面子的管理
边界的管理
冲突的管理
; 人类传播形态的评判标准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学者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和凯思林?里尔登提出人类传播形态的10个方面的评判标准 。这10个标准分别为:感觉上的可靠性、地理范围、反馈的性质、潜在的互动性、控制权方面的潜在平等、内容特性、对于硬件的依赖、对于软件技术(非传统的语言技巧)的依赖、传播系统中的潜在集中化、服务于造成信息依赖关系的目标的能力。
;三、人际传播学的模式
; 与人际传播相关的基本模式
亚力士多德(Aristotle)的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Lasswell)模式
;谁?;格伯纳(Gerbner)的口语模式和图解模式
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把拉斯韦尔的五个要素进一步扩大成下表中的模式,其目的是要探索一种在多数情况下都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模式。该模式能够依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以不同的形式对千变万化的传播现象进行描述,包含了传播学的10个领域,被称为“口语模式”。
;图3-13 伯格纳图解模式
(资料来源:《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P62)
;贝罗(David Berlo)传播模式
;香农和韦佛的数学传播模式
;德弗勒传播模式;
(资料来源:《传播学通论》,戴元光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P171);奥斯古德(Osgood)的传播模式;
(资料来源:《传播学通论》,戴元光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P180);奥斯古德-施拉姆传播模式;(资料来源:《大众传播学》,钟文、余明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P214);(资料来源:《大众传播学》,钟文、余明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P215);丹斯模式;纽科姆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人际传播模式;克劳佩弗(D.W.Klopf)人际传播模式;詹森(Wendell Johnson)的传播模式;巴恩隆德(D.C.Barnlund)的传播模式; 对于人际传播理论和模式的总评
多种理论和模式反应了人际传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各种理论和模式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加以阐述,反应了人际
传播的多学科性和包容性;
各种理论与模式的并存反应了研究者的思维还没有进入更深更
高的轨道。
;四、人际传播学的沿革
;五、人际传播发展的未来展望
;思考题
;思考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