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扬琴基础知识讲课文档.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识扬琴基础知识 现在一页,总共二十三页。 2017/7/20 * 与扬琴初次结缘是在1949年末,苏州解放后不久,班级筹备参加新年庆祝会的节目;同学T君是吴平音乐团的成(学)员,研习二胡的, 他想找人给他扬琴伴奏,于是他借来扬琴让我练习,本来我啥都不会,从不参加这类活动的,禁不住他一再动员,扬琴清脆明亮、悦耳动听的声音也吸引了我,于是就开始练习了;好在那时在浓郁的欢乐气氛下,并不苛求演奏水平,“重在参与”图个大家欢快嚒。这是我参加过的唯一一次“演出”,印象深刻。 此后远赴东北,工作忙忙碌碌,再也没有机会接触扬琴。 退休后,转眼间又已进入耄耋之年,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徜徉在网络世界里,看新闻、查资料、听音乐、做幻灯片……;自娱自乐,远离愁闷;子女们却时时提醒说,上网时间太长了,有损健康,对眼睛、颈椎有害;这就想起再续旧时的扬琴梦吧!企图以此减少上电脑的时间。 于是2017年6月,扬琴进了家门,叮叮咚咚的琴声唤起内心的无限喜悦。可是,新扬琴的琴面部局、弦位分布与记忆中的扬琴有很大差别,为了学习有关扬琴的基本知识,同时对中国古代音律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初步了解,就不得不认真从头学起,而且要学一步记一步,怕忘。记下来的东西,可能对别人也有用,共享! 现在二页,总共二十三页。 2017/7/20 * 本辑主要内容: 1.扬琴是件什么乐器?是从哪来的? 从《中国音乐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 扬琴条目里找到答案 2.扬琴的基本结构,见扬琴说明书和扬琴教程之类参考书 3.扬琴琴面音位图,音名分布图和不同调性的唱名分布图 现在三页,总共二十三页。 《中国音乐词典》p450 2017/7/20 * 扬琴不同于古琴、钟、磬、箫等“国粹”,它是“外来”的;与钢琴同宗属于击弦乐器,但它又不同于钢琴、提琴等外国乐器,它的外貌有醇厚的古色古香的中国风格,它有中国传统的曲目、琴谱;它是中国化的“外来”乐器 现在四页,总共二十三页。 2017/7/20 * Yangqin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11张CD 音乐-《扬琴》条目 扬琴 dulcimer ? 击奏弦鸣乐器。源于西亚亚述、波斯古国,11世纪传入欧洲,至今仍流行于东欧一些地区。明代(1368~1644)晚期传入中国,始称洋琴,又称蝴蝶琴、打琴、敲琴、扇面琴、铜丝琴、钢丝琴等,流传至今已 300余年,成为中国重要的地区性民族乐器。   形制及构造 扬琴的形制多样。琴体为木质、梯形。扁方共鸣箱。张钢丝弦及金属缠丝,少者8~10档,多者13~18档,每档2~4根弦。琴面设有弦马、琴弦、山口、滚珠、弦轴、挂弦钉、盖板等。演奏时用琴竹敲击琴弦,并通过琴弦振动,使共鸣箱产生共鸣。传统扬琴有“双七音”,“双八音”两种,音域仅一个半八度,并存在走音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造家们对扬琴不断改进,研制成4排码401型变音扬琴、律吕式大扬琴、五排码平均律扬琴、全律活码大扬琴、多码平均律大扬琴等。这些改革扬琴加大了共鸣箱的结构,扩大了音域,增加了音量和厚度,美化了音色;改进了琴弦的张力强度和质量,采用了合理的音位排列,便于转调和变化半音的演奏;装置活动山口以简便的微调方法消除跑弦走音现象,添设了控制余音的止音器装置等,从而使这一传统乐器具备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成为独奏、重奏、合奏及伴奏乐器。   演奏 扬琴的演奏方法有单竹类、齐竹类、轮竹类、颤竹类、滑抹类、揉弦类、拨弦类、抓弦类、点弦类及装饰音类。其音色清脆悠扬,讲究织体“横线性”的旋律润饰加花。通过各种顺打、慢打、齐打、密打、分打、连打、夹打,衬音、坐音、顿音、花音、装饰音,轮竹、浪竹、颤竹、滑颤等技巧的运用,形成丰富多样的花点、线条,使曲调华丽、活泼、流畅和具有民族韵味。在继承和发扬扬琴演奏艺术及传统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左与右的全能运竹,点与线的发音形式,曲与直的余音处理,纵与横的织体结构等艺术手段等,不断丰富和发展扬琴的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力,使扬琴不仅适于演奏明快流畅、热烈奔放的快速旋律,跌宕多姿的力度变化;也适于运用滑抹吟揉等多种技巧,表现优美抒情的如歌曲调,刻划柔婉细雅、流韵悠远的情境;还能配奏纵横交错的和声性、复调性的多声织体。 现在五页,总共二十三页。 2017/7/20 * 演奏家及曲目 明末清初,扬琴始传广东,当时使用和制作传统扬琴,也首推广东为盛,后及江南、福建一带,又从东南沿海逐渐传入内地。最初扬琴大多用于说唱音乐和地方戏曲伴奏。其中凡各地的“琴书”,都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清末民初,民间器乐作为独立的乐种出现和兴起,扬琴又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山东琴曲等地方乐种的主要乐器。 广东严老烈最早根据古曲 《三宝佛》 中的两段乐曲改编为扬琴独奏曲《倒垂帘》、《旱天雷》,改编《

文档评论(0)

hejiaman2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