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官按何种顺序寻找和审查清求权基础
杨克彬
内容提要 在民事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总是‚谁、可以向谁、依
据什么法律规范、请求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问题。法官的工作就在
于寻找和审查这些作为请求权基础的法律规范,并把当事人的诉讼请
求归入具体条文。但是,法律条文很庞杂,要在这个庞杂的丛林中寻
找适合本案的果实,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和遗漏,就要遵循一定的顺
序,本文对法官应该按什么样的顺序寻找和审查请求权基础进行了讨
论,并以案例进行了说明。
所谓请求权基础,就是用以支持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提出
主张的法律规范,即请求权基础规范。以请求权基础为出发点分析和
处理民事案件,是民事审判工作的基本方法。请求权基础的寻找与审
查是案件审理工作的核心,实际上审理案件的整个过程就是在寻找和
审查请求权基础。所以,请求权基础的寻找与审查是每一个法律工作
者必须彻底了解和掌握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技能。德国著名民法专
家卡尔〃拉伦茨教授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专家王泽鉴先生对请求权基
础方法都有过专门论述,王泽鉴先生在其论著中多次提到,在分析案
件实例时 ‚必须明确具体地指出该项请求权的基础,不能概括笼统地
说:‘依民法规定,某甲得向某乙请求损害赔偿’;不能谓:‘依民
法关于买卖之规定,买受人丙得向出卖人丁请求减少价金’;亦不能
谓: ‘某戊得依无因管理法则,向某庚请求返还其所支出的费用’‛,
1
必须明确指出, 某甲得依第184条第1项后段规定,向某乙请求损
害赔偿;某丙得依第176条第1项规定,向某丁请求返还其所支出的
费用;某戊得依第767条规定,向某庚请求返还其机车‛。事实上,
我们很多法官无论是在司法实践还是在实践背后的司法理念中,都远
远没有做到这一点,更多情况下是凭直觉寻找请求权基础,甚至在裁
判文书上只作根据某项制度‛、依据某某原则‛、根据有关规
定‛之类的含糊表述,很少把判断依据精确到是什么法、哪一条、哪
一款、哪一项,直至哪一项的哪一句。现在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宪
法规定的原则,法治最基本的含义是任何一项请求都必须有法律上的
依据,特别是在我国法治建设刚刚起步的今天,精确探寻请求权基
础‛的理念。技术和能力对于一个法律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面
对每一个案件,都必须明确指出支持某项请求权的法律规范,根据这
些法律规范循序渐进,作出最后的判断。在找到请求权基础之前,不
能贸然作出结论,绝不能以概括笼统的用语掩饰含糊不清的法律思维
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养成严谨细致的法律思维方法,切实维护当事人
的利益以及适用法律的合理性。
原则上说,解决法律问题的手段在于法官或律师所处的法律体
系,要看他是在判例法国家还是在成文法体系下运作。在判例法国家
里,法官或律师必须找出有可比性的例子,并参考已有案例做出解决
方案,成文法只起辅助作用。而在成文法体系里,法律根据是法律问
题解决方法的核心,法律根据就是一个抽象的诉讼请求,即如果如
2
如何,一方就要承担民事责任。在具体案件当中,这个法律根据就是
一个具体的诉讼请求。在成文法国家,当事人提起的每一起诉讼请求,
都要依据法条或合同,法官审查诉讼请求时,必须寻找出法律根据,
把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归入‛到成文法条文,否则就构成对法治原则
的违背。‚归入‛的含义就是国家法律已经为法律关系的各方设定了
抽象的规则, ‚归入‛的过程就是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法律条款与具
体案件事实相比较的过程。 ‚归人‛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因
为法律条文很庞杂,并不是每一项法律条文规定都一定代表一个诉讼
请求的法律根据,法律中还有很多纯定义性、描述性或者介绍性条款,
所以作为请求权基础的法律条文并不总是很容易被找到,法官或律师
必须了解法律规范的构成,并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法律解释和适用,才
能把诉讼请求恰当地‚归人‛到成文法条文。要做到恰当地 ‚归入‛,
法官或律师在思维方式及方法论上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明确何者应
该在先,何者应该在后,从而避免重复的或遗漏的审查。这个顺序虽
然不是绝对的和唯一的,但它对于法律工作者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具
有不应被忽视的作用。面对一个具体案件,为了检验一方当事人对另
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是否存在,法官或律师首先要提出以下问题:
1.谁基于什么理由向谁要求什么?
2.该项请求的法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