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儒学案(序跋及师说)
明儒学案(《师说》以前)(清)黄宗羲
目录
关于《明儒学案》
作者简
前言及原序
前言
郑性序
黄千秋跋
冯全垓跋
于准序
仇兆鳌序
明儒学案序
黄梨洲先生原序
贾润序
贾朴跋贾念祖跋
莫晋序
《明儒学案》发凡
第 1 页 共 48 页
明儒学案(序跋及师说)
师说
下一页
关于《明儒学案》
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著作—— 《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学术思想发
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和
史学家黄宗羲(1610—1695 年)撰。黄宗羲是清代浙东学
派的创始人,对清代史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章学诚赞誉
“梨洲黄氏,出蕺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氏弟兄经史之
学”。并指出黄宗羲在学术上上承明代学者王守仁、刘宗
周,下启清初史家万斯大、万斯同,为清代浙东史学开
山。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康熙十
五年(1676 年)。该书 62 卷,首列《师说》一篇,作为全
书总纲;以下略按时代先后和学术流别列出 17 个学案,总
叙明代学者 210 多人,每个学案前面为案序,略述该学派
第 2 页 共 48 页
明儒学案(序跋及师说)
师承渊源、主要代表人物、学术宗旨等内容;其次是学者
小传,首列学派创始人作为案主,然后按照师承或地域胪
列本派学者个案;小传之后摘录传主的主要学术著作或言
论之精华,编成《语录》,间或撰有案语加以评论,力求
全面客观地反映出每个学案的学术风貌。
《明儒学案》以王守仁心学发展演变为主线,全面系
统地反映出明代学术发展的全貌。明代前期,朝廷大力提
倡程朱理学。但是,随着明代中期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
化,维护传统伦理纲常的理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
要,逐渐趋于保守和沉寂。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不满
于思想界的僵局,开始脱离正宗理学的束缚,酝酿着新的
学术思想。到明代中叶,王守仁建立起心学理论体系,取
代程朱理学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后来心学体系逐渐分化,
产生了不同的流派。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准确地把握
了明代心学酝酿、形成、繁荣和分化的轨迹,揭示出明代
学术发展的主线。他说:“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姚
江而始大明。……后来门下各以意见搀和,说玄说妙,几
同射覆,非复立言之本意矣。”(《姚江学案序》)
《明儒学案》注重阐明各派学术思想的宗旨,把握诸
家学术的精髓。黄宗羲鉴于宋元学者《语录》荟撮简编、
去取失当,使读者难窥前人学术精神的弊病,特别强调准
第 3 页 共 48 页
明儒学案(序跋及师说)
确把握各派学术宗旨。他指出:“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
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
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
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学者而不能得其人之宗旨,即读
其书,亦犹张骞初至大夏,不能得月氏要领也。”(《发
凡》)学者讲学贵在阐明宗旨,而评价前人学术尤其需要
把握其人宗旨,否则就会像汉代张骞初次赴西域联络大月
氏那样无功而返。正因为他有这样明确的认识,才能于各
家学术中纂要钩玄,准确揭明其学术宗旨。黄宗羲的编纂
思想是阐明各家各派的自得之学,把握学术思想的真谛。
他说:“学问之道,以个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
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
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
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发凡》)因此,黄宗羲对于每一个学派和每一个学者
的学术思想,都尽量揭明其治学宗旨,让世人明了他们的
学术精髓。《明儒学案》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例如把
陈献章的治学宗旨概括为“主静”、“自得”,把王守仁
的治学宗旨概括为“慎独”等等。注重各家各派学术宗旨
避免了面目雷同的空论,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