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约客》教学设计 (2).docVIP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约客》教学设计 (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DDIN CNKISM.UserStyle《约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诗是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诵读》中的一首,构思精巧,描写细腻,诗中的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学生的朗读兴趣比较强烈。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本诗的精妙之处,并初步掌握准确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是处理本课的关键。在教学中,我将尝试文组式教学的方法,拓展课堂的宽度,丰富学生阅读视野,并力求做到“一课一得”,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诗歌; 3、准确把握本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 分析本诗的思想情感,初步掌握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 分析本诗的思想情感,初步掌握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完成所选诗歌的阅读理解。 教法与学法: 文组式教学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古诗词,制作本课PPT课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环节: 【课前学习】 预习相关诗歌:《约客》、《竹枝词》、《竹石》、《梅雨》、《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采莲曲》、《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课中学习】 每课三分钟 一、导入 直接导入,今天的每课三分钟内容是“端午节”。 二、内容 1、端午节是什么时候?习俗有哪些? 明确: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吃粽子、挂(插)艾草、饮雄黄酒。 2、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 明确:从习俗中可以了解到,端午节的起源主要有图腾崇拜、纪念屈原、驱避毒虫等。 3、为什么叫“端午节”? 明确:第一种说法是由“单五”谐音而来;第二种说法是“午月之始”之意。 4、目前过端午节的国家有哪些? 明确: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亚洲国家(朝鲜、韩国、日本、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欧美国家(美国、德国等) 三、小结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巨大。 本课内容 一、导入新课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的节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写于那个季节的诗——《约客》。(板书题目、作者) 二、目标展示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诗歌; 3、准确把握本诗的思想情感,并初步掌握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 4、培养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作者简介 (指向“知识与技能目标1”) 赵师秀(1170~1219) 南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 四、读背诗歌(指向“知识与技能目标2”) 1、教师范读。 2、师生译读。 3、学生齐读、背诵。 五、问题提出(指向“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学生结合自读提示回答。 明确:(1)诗人候客不至,心情烦闷、寂寞、无聊;(2)雨声、蛙声反衬乡村夜晚的静谧,倍增作者的烦闷;“闲敲棋子”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的寂寞、无聊。 2、有人这样认为: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蛙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让他沉浸在这样静谧的乡村夜晚之中,表达了诗人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你同意哪种说法?(学生可答可不答) 六、古诗情感探究(指向“知识与技能目标3”、“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呢? 1、显于诗中。 诗人的情感有些是显露于诗歌之中的,如《静夜思》。 齐读,分析: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 有些是稍作理解也能准确把握,如《竹枝词》。 齐读,分析:初恋少女的复杂心理。 2、寄于物中。 诗人的情感有些是寄托于具体的物象之中,如《观沧海》。 齐读,分析: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诗人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再如《竹石》。齐读,分析:通过咏颂刚毅傲然的劲竹,表达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藏于景中。 诗人的情感有些是借助于景物来抒发的,需要我们去感受诗人笔下景物的特点。如《天净沙·秋思》。 齐读,分析:“枯”“老”“昏”“瘦”等修饰语的运用,浓郁秋色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表达了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乡愁。 那么,今天读到的《约客》,诗中的景物是什么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时节,是指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梅雨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持续阴雨,高温、高湿,衣物等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因此,梅雨所带来的是绵绵不绝的、让人烦闷的情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对有关K12教育的课件、教案、教育心得体会,各类作文范例等有非常强的创作能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