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金融概论》高职教学PPT课件.ppt

《金融概论》高职教学PPT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融概论》高职教学PPT课件《金融概论》高职教学PPT课件

2.套利 套利又称利息套汇,是指套利者利用金融市场两种货币短期利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货币远期升(贴)水率之间的不一致进行有利的资金转移,从中套取利率差或汇率差利润的一种外汇买卖。 谢谢观看! 第五章 货币与金融 目录 第一节 货币的流通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紧缩 第四节 货币政策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原理,了解古典货币数量理论;了解货币均衡的含义及货币失衡的后果;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意义,熟悉通货膨胀的测定目标,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理解货币政策的意义,熟悉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了解影响货币政策的各种因素。 第一节 货币的流通 一、货币的流通理论 1.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 马克思在前人货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货币流通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以完全的金本位制为研究背景和论证前提,提出了货币必要量公式,即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或 M=PQ/V 式中,P是商品价格;Q是商品数量;V是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以同名货币一年周转的次数来表示。 2.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流通现象 首先,信用货币不具有黄金兑换权,其本身没有价值,它之所以能为流通界所接受,主要凭借国家立法的强制性。信用货币是依靠法定赋予的流通权力进入流通的。其次,信用货币的发行,由各国中央银行垄断发行,不同于严格金本位制下的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发行流通程序,也不同于金本位制下的银行券制度。 3.古典货币数量论 (1)交易方程式 M=PT/V 式中,M是商品价格;T是商品数量;V是货币流通次数。 (2)剑桥方程式 M=KPY 式中,K是总财富中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P是商品的价格水平;Y是按照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 二、货币的需求 1.货币需求的含义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从宏观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现代货币需求理论。他指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人们具有流动性的偏好。他提出人们偏好货币流动性是出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三、货币的供给 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投入、创造货币的行为。货币供给作为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行为过程,会在实体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量,即通常所说的货币供给量。 2.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 在货币供给量的构成中,存款货币是货币供给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各国的货币供给中,除了M0层次以外,其他层次都包括存款货币并以存款货币为主要组成部分。 3.货币供给的基本公式 货币供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高度抽象的总结,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通用的货币公式,即 Ms=Bm 式中,Ms是货币供给量;B是基础货币;m是货币乘数。 4.货币均衡 所谓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量和货币需求量基本相适应的状态。如果货币供求不相适应,若表现为货币供给量持续小于货币需求量,则往往会出现通货紧缩;若表现为货币供给量持续大于货币需求量,则会产生通货膨胀。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对实体经济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因此努力实现货币均衡,维持物价稳定,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目标。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在理解通货膨胀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情况下的一个经济范畴 2.物价上涨不一定就是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 1.零售物价指数(CPI) 2.批发物价指数(PPI) 3.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 三、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作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的情形。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许多经济学家转而从供给方面去寻找通货膨胀的根源,提出了“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即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上升引起了总供给曲线的上移。 3.结构型通货膨胀 某些结构性因素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些结构性因素包括: ①“瓶颈”制约。 ②需求移动。 ③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 4.形成通货膨胀的其他因素 ①财政赤字的影响。 ②信用膨胀的影响。 ③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④外债的影响。 ⑤通货膨胀输入的影响。 2.特点 ①在租赁期满前,承租人预先通知出租人就可终止合同,退回设备。 ②出租人一般需要将设备出租多次,方能收回全部投资和获得利润。 ③在租赁合同期内,出租人要对租赁物负责维修、保养工作,以便在租赁期满后将租赁物出售或续租给原承租人或转租给另一承租人。 ④在服务性租赁方式下,承租人账务上仅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43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海无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