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78
麻黄汤_圣济总录卷三十一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TOC \o 1-3 \h \z \u
麻黄汤_圣济总录卷三十一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
1. 原方 32
1.1. 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令微赤,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32
1.2. 功效:伤寒后余热,脉浮者。 32
1.3. 来源:《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32
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32
2. 相似度80%:增损阮氏小青龙汤 32
2.1. 组成:麻黄2两(去节),芍药2两,桂心1两,甘草2两(炙),细辛1两。 32
2.2. 原方对照: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令微赤,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32
2.3. 加:桂心 32
2.4. 减:桂 32
2.5. 功效:天行数日,或十数日而表不解,心下有水,热毒相搏,遂呕,时复有咳者。 32
2.6. 来源:《外台》卷三引《崔氏方》。 32
3. 相似度80%:石膏汤 32
3.1. 组成:石膏2分,甘草(炙)2分,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2分,桂(去粗皮)2分,芍药2分。 32
3.2. 原方对照: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令微赤,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32
3.3. 加:石膏 33
3.4. 减:细辛 33
3.5. 功效:中风伤寒,头痛,四肢(疒帬)痛,身体沉重。 33
3.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33
4. 相似度80%:桂附汤 33
4.1. 组成:桂(去粗皮)1两半,芍药1两半,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甘草(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 33
4.2. 原方对照: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令微赤,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33
4.3. 加:附子 33
4.4. 减:细辛 33
4.5. 功效:中风伤寒,头目四肢疼痛,恶寒,干呕。伤寒8-9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吐,脉浮虚而涩。 33
4.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33
5. 相似度67%:麻黄汤 33
5.1. 组成: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葛根(细锉)1两,甘草(炙)1两,石膏(碎)1两。 33
5.2. 原方对照: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令微赤,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33
5.3. 加:葛根、石膏 33
5.4. 减:细辛 34
5.5. 功效:产后伤寒,烦热头痛,表未解者。 34
5.6.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34
6. 相似度67%:桂枝汤 34
6.1. 组成: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芍药半两,干姜(炮)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4-7枚,麻黄(去根节)1两。 34
6.2. 原方对照: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令微赤,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34
6.3. 加:干姜、杏仁 34
6.4. 减:细辛 34
6.5. 功效:初得伤寒时气。 34
6.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34
7. 相似度67%:桂心汤 34
7.1. 组成:桂(去粗皮)3分,芍药1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半两。 34
7.2. 原方对照: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令微赤,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34
7.3. 加:杏仁、黄芩 34
7.4. 减:细辛 34
7.5. 功效:时行疫疠,未经汗下,体热烦闷。 34
7.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35
8. 相似度67%:葛根汤 35
8.1. 组成:葛根(锉)2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桂(去粗皮)3分,石膏(碎)3两,芍药1两1分,甘草(炙)1两。 35
8.2. 原方对照: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令微赤,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35
8.3. 加:葛根、石膏 35
8.4. 减:细辛 35
8.5. 功效:脾瘅。面黄口甘,烦渴不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款 上汽通用别克 昂科威Plus 车主手册用户手册说明书.pdf VIP
- T-CAAM 002-2020实验动物常用穴位名称与定位 第2部分:大鼠.pdf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各章复习题(第一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等).pdf VIP
- 2011高中统考数学试卷及答案(理科).doc VIP
- 创新创业典型案例分析 第9章 优路大件运输服务.ppt VIP
- 天文漫谈 智慧树 知到答案.docx VIP
- 学堂在线 遥测原理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2025年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doc
- 3-SLT712-2021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pdf VIP
- 2025年供销社面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