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数学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万家镇宅科小学
一、试题分析
六年级数学试题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 1、重视计算能力的考查。
计算题包括直接写得数、合理灵活的计算、解方程和列式计算,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题型全面,科学合理地检测了学生的计算习惯、计算能力,有利于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创设具体情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试题选择恰当的背景材料,适当改变题目结构的程式化,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例如实践操作 1、2 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绘图、分析、解答,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强化了知识, 又培养了数学能力。
3.选择现实鲜活的素材,检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改编成试题,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题 1、2、3、4、5 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做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题包括分数知识、空间知识、正反比例知识和行程问题知识,涵盖了六年来所学内容,学生通过解答,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4、呈现不同题型,考查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
试题通过正确填写、仔细判断、慎重选择,考查了数与代数、比和比例、空间知识、分数与百分数、负数等知识点,全面检测了学生对所学概念的掌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巩固了所学概念,掌握了相关知识。
年级优秀率
年级
优秀率
及格率
6.1
6.2
10%
9%
62%
61%
二、答题情况与错题分析。
1、大部分同学计算能力较强,能顺利解答各类计算题,且失误较少。但个别同学粗心、马虎,计算能力差, 回生现象严重,准确率低,如计算 × ÷ × 时,先算乘再算除进行简便计算,结果出错;又如计算,忘了简便计算的方法而不知所措。
2、大部分同学分析能力强,解决问题方法灵活,准确率高。但个别同学分析不到位导致出错,如应用题 1、
2 题个别学生没找到单位“1”的量,解答错误;第3 题读题马虎,计算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时,计算了两个底面;第 4 题应用知识错误,把反比例应用题看做正比例应用题解答;第5 题不能正确计算货车速度, 导致解答错误。
3、大部分同学概念掌握到位,解答正确率高。但个别同学对概念掌握模糊、理解不清、分析粗略,失分较多。
4、个别同学知识掌握模糊,计算错误率高,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导致绘图不正确,实践操作失分多。
题号
应得分
平均实得分
得分率
第一题,正确填写
14
第二题,仔细判断
10
第三题,慎重选择
10
第四题,计算题
24
第五题,文字题
11
第六题,应用题
48
合计
100
五、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启示: 1.继续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课标”中提到“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基本计算的训练, 计算还应该达到一定的速度。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基础,夯实笔算能力,提高简便计算的水平,要经常地、有计划地坚持训练,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思维训练就像口算训练一样,要经常地、有计划地进行。因为现行教材中的题目都比较简单,难度较小, 学生遇到灵活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转变教学观念,用足,用活
教学资源,做到数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数学化。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一定会感觉到生动有趣。这样做可以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课标”中多处提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不难,难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