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研究方法革新作为中华礼法研究根基新论——《尚书》学方法更新兼及舜邦礼法架构初探.pdfVIP

《尚书》研究方法革新作为中华礼法研究根基新论——《尚书》学方法更新兼及舜邦礼法架构初探.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尚书》研究方法革新作为中华礼法研究根基新论—— 《尚书》学方法更新兼及舜邦礼法架构初探 周兴生1,马治国2 【摘要】[摘要] 中华礼法研究对于《尚书》学的依赖迄今未能导出宏观规范 说,以致帝舜邦畿政治构造不清,礼法问题的结构价值因而不明。其根源是学 界不曾自省《尚书》学方法欠妥。讨论揭示,此等欠缺导致两个链式问题 :一是 没有夯实虞史传《虞书》的语言可靠性基础,亦即尧舜时代语言哲学基础不明。 二是此等欠缺催生宋明清学人的孔传《尚书》怀疑情结。讨论亦揭示,伯夷由 于职分特点能够以近乎全知的叙事视角记述尧舜业绩,而其全知叙事视角的基 础是舜帝设定的语言哲学,其核心是古文时态观。基于此重大发现,且在兼顾 孔子理《书》视角的前提下,舜邦的政治构造得以揭示,从而为中华体系礼法 研究打下了基础。 【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2)001 【总页数】8 【关键词】[关键词] 《尚书》学方法;伯夷全知视角;帝舜语言哲学;伯夷记言; 舜邦政治架构 《尚书》研究方法学名是一个学术概念,其内涵是《尚书》学方法。检讨它的 缘故有二:一是历代未曾澄清礼与法的牵连;二是如何解决《尚书》中的刑法问题。 为解决前者,宜先理出《虞书》尤其是《舜典》中邦畿礼法制度架构。其中有 禅让之礼、即位之礼、察时月数之礼、肆类上帝之礼、觐诸侯之礼、敬天地之 礼、戎礼、疆域规划之礼等。诸礼为何能够统辖狭义之法 (刑) ,此问题也困扰 着法学界。我们的出发点是,此问题不曾解决的缘故在于研究方法不足。其表 现是,以虞史作二《典》等与孔子纂序《书》时的视角层次为基础的篇章层次 牵连未被发掘(详后)。 后者指《尚书》包含为数不菲的刑 (法)名问题:“象”与“典刑”观念有何牵 扯;“五刑”观与“五行”有何观念牵连[1];“四罪”方式如何能够服天下;征 伐与刑制的观念必然牵连何在;蚩尤之法与“典刑”有何牵连等。一些问题出现 在《周书》中,而其根源在于《舜典》。亦即,法史上所有的,乃至对中华现代 法系形成将产生影响的礼法问题都源于《虞书》,尤其是《舜典》。 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示我们,宜重视历代《尚书》研究方法,它决定着研究 步骤与结果。此文欲引入全知的左史连属时必须顾忌的左史觉悟与右史视角采 撷,以及视角的时空穿越,以便发明《舜典》中左右史所记的关联性,导出舜 邦的政治构造,为中华礼法体系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归诸一句话,引入新研究 法是必要的。 一、历代方法略评及伯夷作《虞书》文言基础考证 (一)历代研究方法评议 《书》经之学迄今已历2200 余年。伏生《尚书大传》偶尔见于典籍训疏援引, 欧阳夏侯章句解故原籍已无篇章痕迹,其残迹或多或少已融入《尚书正义》以 来训释著作中。《续修四库全书》辑录《尚书》之学为数不菲。 察《尚书》学诸作,大略可别为两门:序录之学与经文之学。序录之学指《书》 序研究。而经文之学涉及面极广。它大体可别为六扇或曰六格 :一是训诂之学, 它包含《书》疏议、《书》隶古定释文、《书》古文训。其支脉是字形训与声训 二端。陆德明兼而有之,且以音训见长① 汉迄唐,声训发展到音训。许慎讲声 不讲音。音训别为反音切音。都以双声叠韵给音。古声已生重大变化。依中华 文言发展史而论,《春秋左传》中已记有双声叠韵名称。在此没有深入讨论它的 余地。。其二是《书》考证之学。它包括《书》协异、《书》考证、《书》义考、 《书》谱等。三是体解之学: 《书》正义、《书》今文集解,《书》今古文集解等。 四是正误之学,它包括《书》正讹、《书》孔传参正等。五是《书》注笺释等。 六是特别篇章所定治学之道,譬如《禹贡》“图说”、 《书》“释天”②我们 不列证伪门。疑某人伪造文献本来不需深入研究,以简单的排除法就能解决此 问题。但是,排除法使用不妥,必致有根底之书被视为伪书。《尚书》学史上的 “伪孔传”之名曾这样出现,以致隋唐以来研究者的贡献抹煞殆尽。关于陆德 明用孔传版本的可靠性,我们将在另外场合讨论。。 上别六格治学之道偶有相近,交叉而施,有助于《尚书》学进步。有些方法不 可通行于每篇研究,“释天”方法不可用于训释秦穆公之言。若论诸般治学方 法难易,正误格最难修治。历来,这个学派大略勤勉而功寡,估计将来也不可 能有大建树。其故在于,汉语语音自商周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从单音字逐 步演变,后世多音连绵音系其标志,而字形变化自不待言。《尚书文字合编》所 载顾廷龙的《尚书文字合编前言》,顾颉刚的《尚书隶古定本考辨》等都尝试以 篇章字形差异引导学者研究《书》经古字流变。这是唐宋《书》古文经考证格 的余绪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