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山墨语(二十九)唐人尚法,是以晋人为法,遵循晋人取意之法.pdfVIP

坤山墨语(二十九)唐人尚法,是以晋人为法,遵循晋人取意之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坤⼭墨语(⼆⼗九)唐⼈尚法,是以晋⼈为法,遵循晋⼈取意之法 坤⼭墨语(⼆⼗九) 161、⼤画家陆俨少曾说过:我从来不看书画理论⽅⾯的书,越看越糊涂。陆俨少是著名⼭⽔⼤家,与潘天寿、林风 眠、张⼤千等齐名,在当代绘画史上有重要影响。 书画理论⽅⾯⼤体有⼏类,⼀类是史料性的,⼀类是鉴赏性的,再有⼀类便是创作性的。史料类和鉴赏类暂且不论,我 喜欢创作类的。当代创作类的理论著作不少,然真正能指导创作的则不多,多数是语⾔罗列、观点重复、⽂字浩繁,厚 厚的⼀卷著作却没有说到具体的创作。再是论著作者虽然著述能⼒强,然创作能⼒跟不上,往往理论脱离实践,说不到 点⼦上。我经常讲,某位名家讲课⾔语不多,但重实践,⼀句话终⽣管⽤。我曾提倡院校专业师⽣应把创作实践放到第 ⼀位,其理论成果才有指导意义。 陆俨少前辈不愿读理论,是不愿读空洞烦琐的理论,确实能指导创作的书他还是愿意读的。 草书 《千字⽂》句 162、近⽇随书画频道⾛进江苏泰州,参观了靖江城中⼩学,这所⼩学以培养书法⼈才著称,已有20多年历史。校门迎 ⾯有⼀幅巨⼤的 《兰亭序》,操场上摆着师⽣们的书画作品,教室⾥同学们正在临习碑帖或忙于创作。学⽣们在接受 严格正规的训练,笔笔中锋,⼀招⼀式,抑扬顿挫,分⾏布⽩,⼀切都有序进⾏,⼏⼗个学⽣就连写字的姿式都整齐划 ⼀。教学楼竖⽴着“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的标语,还有启功先⽣和刘炳森先⽣的画像。书画家们为这些学⽣的 成功感动,中国美协原副主席尼玛泽仁先⽣说:“将来中国的⼤画家、⼤书法家⼀定会从这⾥产⽣。”由此⽽联想到,唯 有如此,书法艺术才能承传有序并发扬光⼤。 草书拟古诗 163、苏东坡是“宋四家”之⾸,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称“我书意造本⽆法”和“天真烂漫是我师”。这是他的书法⾼ 度成熟后的⼀种超越,其试图摆脱像唐代那样森严法度的束缚,⽬标直指“魏晋风度”。苏东坡告诉⼈们,写颓的笔头即 使堆积如⼭也不值得珍惜,唯有读万卷书⽅能实现通神的创作境界。 宋代书风讲究意态情趣,黄庭坚崇尚怀素、张旭,并与之⼀决⾼低,不善狂草的宋代出现了⼀位书风奇特的狂草⼤师; ⽶芾亦能对古法深⼊研究,加上独特的“刷”字风格,赢得了在书法史上的崇⾼地位。宋代尚意书风追求魏晋风神,天真 烂漫,对后世影响巨⼤。 国画⼭⽔⼩品 164、书法的⾼妙在于写中有“意”,没有“意”的存在,书法只是技能⽽不是有⽣命⼒的艺术形象。可能会有⼈不同意这种 说法,认为唐⼈尚法,就没有谈到“意”。 其实唐⼈尚法,不是不识晋书之意,⽽且恰是以晋⼈为法,遵循晋⼈取意之法。唐⼈取法的同时,实际上也很讲 究“意”。孙过庭名⾔“情动形⾔,取会风骚之意”,说的就是表情达意。所谓“意”,在外观形式上是“意象”,在精神内涵上 便是“意味”。虞世南也曾称禀阴阳⽽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这都是对“意”的深层把握和引领。 “唐⼈尚法”,实际上是后⼈对当时主体书风的概括性总结,并⾮完全准确,如两座⼤写意书风的⾼峰,张旭和怀素都出 现在唐代,还有孙过庭。颜真卿的⾏草三稿也是⼤写意的经典。 草书 《⼩窗幽记》句 165、“要想成为⼤画家,⼀定要有⼤画室。”这是某些书画家们经常引⽤的⼀句常⽤语,⼤体意思是产⽣⼤画家⼤书法 家的前提是要有⼀个⼏百平⽶的⼤画室,没有这么个⼤画室,是不可能有所成就和成为⼤家的。最近随中央书画频道进 万家活动到了江苏泰州市,其间参观了“郑板桥纪念馆”。据介绍,郑板桥出⽣于此,并度过了漫长时光。馆内藏有不 板桥真迹,令⼈叹为观⽌。更为惊奇的是,郑板桥当年的书房,也就是写字画画的地⽅,只有不⾜8平⽅⽶,画案仅有 板桥真迹,令⼈叹为观⽌。更为惊奇的是,郑板桥当年的书房,也就是写字画画的地⽅,只有不⾜8平⽅⽶,画案仅有 ⼀⽶长⼀点。此时,顿觉肃然起敬。除了为官在外,郑板桥青少年时代和退休⽣活均在此,这样简陋狭⼩的环境,竟然 产⽣了⼀位彪炳后世的⼤书画家。林散之、启功、欧阳中⽯先⽣的画室也都不⼤。我在思索,那种⼤画室⼤画家的理论 有根据吗? 草书 《倚剑射雕》对联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