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10)》摘自《新时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读本》.docx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10)》摘自《新时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读本》.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次是使从政道德法制化。中国古代儒家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以“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来约束权力。但他们提出对为政者的一些清规戒律,多限于一些道德箴言与说教,不大重视道德的法律化。在专制的人治政治下,道德法也难以制约官吏。当代世界各国都受官吏腐败的困扰,一些国家加强了从政道德的立法, 主要是为了加强政府与公职人员的廉政建设。其中包括严禁在公务活动中送礼、受礼;不准公职人员经商;限制公务以外的兼职活动;禁止以公权谋私利;禁止不正当使用政府未公开的信息和国家财产; 要求公职人员申报自己及其家属的财产;实行公职人员回避制度(包括任职回避,如亲属不得在领导干部管辖下的同一机关工作;公务回避,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争讼,“自己不得当自己的法官”);对离职的公务人员的活动的限制,等等。我国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也陆续颁布了一些约束党政干部的行为准则。诸如关于党政干部的生活待遇、个人收入申报、禁止经商、接受礼品的限制、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领导干部亲属不得在本地区外资企业中担任重要职位、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等规定。党中央还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重要党规。这些规定有助于党政干部的道德自律与他律,但还有待采取坚决措施,从严执行。 第四,要注重提高公职人员的法治素质。以法治官不只是外治,更重要的是内治,即提高公职人员自身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质,自觉以法律己。公职人员特别是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具有相当的法律素养。在外国,议员、总统、总理与内阁部长,大都是律师或法学者出身,至少也都有相应的法律学识与从事法律工作的经历。我国过去的中央领导人都是在枪杆子下久经考验的老革命,而对法律则是完全的外行。这也是过去长期以来法律虚无、法治不彰的根源之一。当今,要领导全党全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党的各级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法与法治的素养不能捉襟见肘。要自觉朝这方面下功夫,带头学法用法,听法学讲座,倡导在干部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 当然,法律知识固然重要,法治意识更是根本。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那么,各级党政干部应当具有哪些法治意识呢?最基本的是社会主义宪政意识,也就是民主政治意识,这是法治的基础、灵魂与动力。以法治国首要的是以宪治国,或称“宪治”,即厉行社会主义宪政,切实实施宪法,树立人民权力至上,宪法权威至尊,人民意志与利益高于一切,人权与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行使权力要遵循法定的程序、接受权力制约与民主监督、承担相应的责任等等。同时,还要把“为政以德”提高到法治观念上来认识与对待,强化“克己奉公”的法治意识。“克己”即用法律或法律化的道德来约束自己,廉政勤政,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奉公” 即树立公仆意识、公民意识和为政公开、公平、公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重庆世纪之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重庆世纪之星文化传播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MA5U68MR9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