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

2022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模拟精品试卷 PAGE PAGE 1 2022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日出是常见又令人兴奋的自然现象,霞光万丈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希望。城市日出,常可欣赏到独特的风景。某老师出差至江苏某城市,在东阳台拍到了某日旭日两次“东升”的现象,下图为北京时间7:14第一次日出瞬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图示意该日第二次日出的是( ) 2. 该日,江苏( ) A. 春意浓浓,草长莺飞 B. 烈日炎炎,酷暑难耐 C. 秋风送爽,万里无云 D. 寒风瑟瑟,年味渐浓 3. 日出霞光万丈的主要原因是( ) A. 阳光被大气反射 B. 阳光被大气吸收 C. 阳光被大气散射 D. 阳光被云层遮挡 〖答 案〗1. D 2. D 3. C 〖解 析〗 〖1题详 析〗 一般来说,某地的日出只有一次,但该地一天内拍到了两次日出现象,说明早晨太阳受到了建筑物的遮挡。第1次日出为7:14,该城市位于江苏省某城市,地方时与北京时间差异不大,日出晚于当地地方时6点,表明应为北半球冬季,日出东南。第1次日出太阳的方位应该在东南方,随着第1次日出,太阳高度升高,太阳应向拍摄者的东南方天空升高,从而太阳会进入图示太阳右侧的建筑物,所以第2次日出太阳应该从图示太阳右侧建筑物的顶端附近升起,D图符合题意。故选D。 〖2题详 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当地日出东南,且日出时间较晚,昼长较短,时间应为冬季,所以该日江苏寒风萧瑟,年味渐浓,D正确,排除ABC。故选D。 〖3题详 析〗 日出时霞光万丈,主要原因在于阳光被大气散射,C正确。阳光被大气反射或阳光被云层遮挡,则到达地面的可见光少,不会霞光万丈,AD错。阳光为短波辐射,大气吸收的较少,B错。故选C。 寒夜灯柱是冬季大气中出现的一种冰晕奇观,即冰晶全部悬浮在空中,整层的大气成为地面上灯光的“幕布”。其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天气寒冷和大气静稳。我国厦门等地也出现过类似灯柱现象,被称为“暖夜灯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寒夜灯柱”现象的是( ) A. B. C. D. 5. “暖夜灯柱”形成的气象条件更复杂,以下不属于“暖夜灯柱”形成条件的是( ) A. 空气湿度较大 B. 高空风力较小 C. 冰晶状的高云 D. 大气通透性较弱 〖答 案〗4. D 5. D 〖解 析〗 〖4题详 析〗 根据材料信息,“寒夜灯柱”现象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天气寒冷和大气静稳。A图中所在区域所处纬度低,气候炎热,不能满足天气寒冷的条件,A错。B图所在区域主要位于欧洲,受盛行西风影响,天气并不寒冷,且区域锋面活动较强,难以满足大气静稳的条件,B错。C图所在区域主要位于北美洲,根据图中气压分布可知,阿留申群岛以及哈得孙湾附近出现低压中心,而北美大陆出现高压中心,气压梯度大,难以满足大气静稳的条件,C错。D图所在区域受高压系统控制,为北半球冬季,天气寒冷,图中大部分区域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大气静稳条件较好,最有可能出现“寒夜灯柱”现象,D正确。故选D。 〖5题详 析〗 “暖夜灯柱”形成条件苛刻,要求空气湿度较大,天空中几乎是高云并有冰晶,再加上高空风力较小,有利于维持高空冰晶状的高云的存在,加之大气通透性好,从而将地面的灯火反映在夜空之下,形成了“暖夜灯柱”奇观。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边石坝是在水池内水沿着固定边界(例如洞壁)进行碳酸钙沉积,边石坝的生长发育程度可反映洞内古环境水文迁移状况。下图为贵州丹寨金瓜洞某一边石坝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最可能与图中边石坝伴生的地貌是( ) A. 残丘 B. 石林 C. 石钟乳 D. 角峰 7. 关于图中边石坝的形成条件错误的是( ) A. 池水的水位基本稳定 B. 空气中高CO2含量促进其形成 C. 池水的补给以滴水为主 D. 池水排泄主要是靠径流外泄 〖答 案〗6. C 7. D 〖解 析〗 〖6题详 析〗 边石坝是在水池内水沿着固定边界进行碳酸钙沉积,属于流水沉积地貌。图中含有碳酸氢钠的水滴在下滴过程中,随着溶解于水滴中的二氧化碳析出,促使碳酸钙沉积,形成石钟乳。所以最可能与图中边石坝伴生的地貌是石钟乳,C正确。残丘是准平原上残留的孤立山丘,受外力侵蚀形成,A错。石林属于流水侵蚀地貌,B错。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D错。故选C。 〖7题详 析〗 图中含有碳酸氢钠的水滴在下滴过程中砸向洞壁,沿洞壁向池中流动补给池水,沿洞壁流动的水在流动过程中,水中的二氧化碳析出,促使碳酸钙沉积,形成边石坝,所以空气中高二氧化碳含量也促进其形成,而池水的水位基本稳定,避免水位变化大对洞壁边石坝沉积处的侵蚀,促进了边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