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11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条件与改善方案.doc

国道311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条件与改善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道311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条件与改善方案 1.1建设条件 1.1.1自然条件 1.1.1.1气候条件 本项目所在区域处于北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随着冬夏季环流转换,四季分明。其特征是冬冷夏热,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一月最冷,七月最热,降水分布不均,热照、气温变化大。 1.光照、气温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61.0-2282.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52%;日照时数夏季最长为598.0-690.1小时,冬季最短为422.3-469.6小时,日照时数六月最长,二月最短。 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在14.2°C-16.3°C之间,地理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东西比较平稳,在14.7°C-11.0°C之间,最低气温在1月,月平均气温0.5°C-1.3°C之间, 最高气温在7月,月平均气温27.0°C-29.5°C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底,为-14.0°C――19.1°C之间, 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6-7月份,为40.5°C-446°C。 2.霜期、降水量 全区平均初霜期在每年10月26日-11月17日之间,终霜日在3月16日-3月31日之间,平均霜期143天,其分布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该区平均降水量950毫米,自西北向东南降水量逐渐递增,自西部到东部降水量逐渐递减,最大年均降水量为948.3毫米 ,最小降水量仅为649.3毫米。区域内降水量地理分布不均匀往往形成旱涝不均,年降水量多集中在6至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45%-50%。是路线所在地的汛期,也是影响道路安全的时段。 3.风 该项目所在区域属季风气候。冬季12月、春季风速较大,秋季风速较小,8、9月达最小值。全区风向盛行东北风,历年平均风速为2.2m/s。 1.1.1.2地形、地特征 本项目地处伏牛山脉东麓,沙河水系上游,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具有西高东低地势特征。最高点是临近路线终点的石人山,高程为2153.10米,最低处是鲁山县城附近路线起点,高程为137.2米,在59公里的路线区域内,高低相差2011.9米。从南北看,南、北均为山系,山系中为东西流向的沙河水系。 拟改建项目经区域是西高东低的走势,西部为较高的山区,向东逐步降低为平原区。路线大部分处于山区,多沿沙河河系上行。路线高程在137.2-359.5米之间。由此可见,路线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多为山区,比较复杂。 1.1.2工程地质条件 1.1.2.1地质岩性 路线所经区域地处秦岭昆仑向地质构造带东段,地层分区属秦岭地层区豫西小区,区域岩层有分布于二郎庙、赵村的元古界熊耳群;分布于下汤附近的古生界寒武系;分布于昭平台水库以西的中生界白垩系;分布于沙河冲积平原和山区河谷地带的新生界的第四系沉积。沉积层包括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的洪积、冲积层和全新统的冲积层,主要由亚粘土、亚砂土组成,夹有砾石层。 根据路线所经地区工程地质岩组出露及分布情况,其工程地质条件简述如下: 1、岩浆岩类 元古界熊耳群的安山玢岩、英安岩、流纹岩和中生界白垩系大营组火山岩等,该岩类岩性不均一,有气孔状、杏仁状构造。节理发育、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2、碳酸岩盐类 主要为寒武系和石炭系各种灰岩,一般坚硬,但往往有软弱夹层,岩体软硬不一,岩溶发育、岩体稳定性差。 3、松散岩类 (1)灰黄色坡积粘土,分布于山麓丘岭,厚2-10米,具弱温陷性,为上更新统非自重湿陷土体,可进行一般性建筑。 (2)棕红色坡积粘土,分布于山麓丘岭和倾斜平原区,为中更新世沉积物,比较致密含钙质结核,厚5-15米,适宜一般性工程建筑。 1.1.2.2路基土层 拟建项目处于豫西山地和沙河及山谷地带的的新生界的第四系沉积区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路线地质调查结果,山地区域多为火山岩,一般致密坚硬,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条件好,是地表工程优秀地段;平原及沙河冲积带,多属第四系冲积平原,以亚粘土和砂粘土,工程地质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1.1.3水文地质 该区域内水资源总量9.3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47亿立方米,地下水(浅层)0.89亿立方米。 1,地表水 地表水包括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区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毫米,其中45%降雨形成径流。由于区域内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加上区域内主要沙河上游及支流山势陡峭,坡度大、落差大、植被较差,所以常出现汛期洪水暴发,汛后水量贫乏现象,可用量较小。但区域内除有支流遍布全鲁山县的沙河外,还有存水量较大的昭平台水库,所以可用水源珲是比较丰富的。 2、地下水 山区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雨入渗补给,水交替强烈。以泉水形式和径流排向河流是山区地下水排泄的途径。 平原的地下水主要来源于降雨入渗补给、山前侧渗补给、渠道侧渗补给和灌溉入渗

文档评论(0)

我家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