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练测课件 中国古代史 素养综合训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pptVIP

中考历史复习练测课件 中国古代史 素养综合训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素养综合训练6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间:50分钟 分值:50分) D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B A A B A C C A A D 1.【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折射出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调整 B.基本国策的改变 C.战争时局的变化 D.经济重心的迁移 B 2.【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C 3.“金太祖服事辽主,几被诛,卒能奋志修身,收服属国,灭辽称帝。”该材料描述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B 4.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③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③④ A 5.右图中的雕塑是一位南宋杰出的抗金英雄,他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文天祥 A 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东京的繁华 B.讽刺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一隅 C.讽刺金统治者醉生梦死 D.赞美临安的繁华 B 7.下列关于右图人物的主要事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统一蒙古地区,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元朝,实现全国统一 C.进攻西夏和金 D.招募军士,展开抗元斗争 A 8.【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A.唐朝疆域图 B.北宋疆域图 C.元朝疆域图 D.清朝疆域图 C 9.【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元史》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该机构主要负责() A.台湾地区事务 B.西域军政事务 C.西藏军政事务 D.中央监察事务 C 10.下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A 11.下列历史人物与其科技文化成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毕昇——雕版印刷术 B.关汉卿——《窦娥冤》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A 1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作者作品风格委婉,细腻清秀,感情真挚,明白如话。该词人是()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6分) 13.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材料四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指出:“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变化: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生产技术、北方的一些作物。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答:市舶司。原因: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兴盛提供了基础;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这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两宋时期哪一行业的发展状况? 答:四川、商业。 (4)材料四中,在文学上改变世界的宋代发明是什么?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至少两点) 答:活字印刷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操作简便;效率高;可重复使用。(任答两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5)材料四中的第二种在战争上的发明是在何时发明的?何时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分析它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唐末,火药开始运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