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腧穴名称与定位(新国标)
本标准穴位命名依据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针灸穴名国际标准》(90/8579-Atar-
8000 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 。
本标准代替GB 12346一1990《经穴部位》。
本标准与GB12346一1990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标准名称修订为《腧穴名称与定位》;
——将三焦经、督脉、任脉三条经脉的经穴代码分别改为“TE”、“GV”、“CV”,与国际标准针灸穴名命名法相一致;
——改名:清冷渊改为清泠渊(qinglingyuan TE11),譩譆改为(yixiBL45)
——将“骨度”折量寸表作了如下调整:删去“眉间→大椎18寸”、“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 →后发际正中3寸”、“腋窝顶点→第11肋游离端(章门)l2寸”、“肩峰缘→后正中线8寸”四项,增加“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寸”、“内踝尖→足底3寸”、“髌尖(膝中)→内踝尖15寸”、“髌尖→髌底2寸”四项,将原“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改作“耻骨联合上缘→髌底”;
——腧穴定位的标准体位及方位术语改用现代解剖学标准体位和方位术语;
——新增了22个确定腧穴定位的“基准穴点”;
——将腧穴定位的文本中属于取穴法的内容析出,同时定位文本中需要说明的部分,都归于新设的“注”下;.
——统一了腧穴定位描述的体例,更正了陷谷、风市、中渎3穴的定位错误以及部分腧穴的表述不规范、不一致、不准确等问题;
——删去了经外奇穴中的“膝眼”条;
——印堂穴由经外奇穴归至督脉。
——将原“经穴定位依据”、“经穴定位方法”中的部分内容调整后,作为“附录A常用定穴解剖部位
及方位术语对应词”。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龙祥、赵京生、韩钟、王雪苔、李鼎。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0年6月,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内踝尖 prominence of the medial malleolus
内踝最凸起处。
2.4 基准穴点:
基准穴点的性质、作用与体表解剖标志点相同。正文使用基准穴时,用括号标出相应的国际穴名代码,如偏历定位“在前臂,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阳溪(LIS)与曲池(Llll)连线上”。
尺泽 chǐzé( LU5 )
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注:屈肘,肘横纹上,曲池( LI11 )与曲泽( PC3 )之间,与曲泽(PC3 )相隔一肌腱(肱二头肌腱)。
太渊Tàiyuān(LU9)
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注:在腕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阳溪* Yángxī(LI 5)
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咽窝”凹陷中。
注:手拇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手背外侧部拇指长伸肌腱与拇指短伸肌腱之间形成一明显的凹陷——解剖学“鼻咽窝”,其最凹陷处即本穴。
曲池* Qūchí (LI 11)
在肘区,尺泽(LU5)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注:90屈肘,肘横纹外侧端外凹陷中;极度屈肘,肘横纹桡侧端凹陷中。
肩髃* Jiānyú (LI 15)
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注: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前后端呈现两个凹陷,前一较深凹陷即本穴,后一凹陷为肩髎(TE14)。
头维 Tóuwéi (ST8) .
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o.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气 冲Qìchōng(ST 30)
在腹股沟区,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动脉搏动处。
注:天枢(ST25)下5寸,曲骨(CV2)旁开2寸。
梁丘 Liángqiū (ST34)
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注:令大腿肌肉绷紧,显现股直肌肌腱与股外侧肌,于两肌之间,阴市直上1寸处取穴。
阴陵泉Yīnlíng quán (SP9)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注:用拇指沿胫骨内缘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的凹陷中即是本穴。
冲 门Chōngmén (SPI2)
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注:横平曲骨(CV2),府舍(SP13)稍内下方。
昆仑 (BL60)
在踝区,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犊鼻 Dúbí (ST35)
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注:屈膝45o,髌骨外下方的凹陷中。
解溪﹡ Jiexi (ST 41)
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注:令足趾上跷,显现足背部两肌腱,穴在两腱之间,相当于内、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