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主讲人 陈德云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掌握课程概念,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课程。
2. 了解课程的表现形式:文本形式与实践形式
3. 熟悉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
过程与方法: 面对不同学者对同一概念(如课程)纷繁的各种定义,学会分析、 归纳,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树立对于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科学态度。
(一)什么是课程
1、从词源上来追溯课程的内涵
唐朝孔颍达在《五经正义》里最早使用了“课程”一词。 “课程”指“寝庙”,喻义“伟业”。涵义远远超出学校教育的范围
宋朝的朱熹频频提及课程一词。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他说的“课程”,既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又包括孝、弟、忠信等伦理道德,还包括洒扫、应对、进退之节,正心、诚意及修己治人之道。
在西方,最早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出现“课程”(curriculum)一词。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因此,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
在当代的课程理论文献中,许多课程学者对 “currere”表现出浓厚兴趣,因为“currere”原意指“跑的过程与经历”,它可以把课程的涵义表征为学生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与名词的“课程”(curriculum)相比,“currere”是“过程课程”。
2、学者的分析
美国的蔡斯把课程概念归纳为六类:
课程是学习方案
课程是学程内容
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
课程是在学校领导下“已经获得的”经验
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构造系列
课程是书面活动计划
施良方归纳为六类: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有计划的学习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再生产
课程即社会创造
思考与讨论:
对课程的共识: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能否选择一个自己欣赏与认同的课程定义?
能否自己给课程下个定义?
(二)课程的表现形式
1、课程的文本形式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
课程计划
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它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整体性:地域整体性、各阶段课程衔接,各学科协调
基础性:基础学科为学校开设科目的主体
开放性:给不同学校及教师自主发挥空间
课程标准
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新课程标准基本由下列部分组成:
前言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例如:地理课程标准
思考与讨论
在日程的教学实践中,你和你周围的教师同事是否认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都是课程的表现形式?
除此之外,你认为课程是否还有其它文本表现形式?
2、课程的实践形式
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五个层次:
理想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
理解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
例如: 建构主义的鱼牛的故事
思考:课程的实践形式能够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三)当代各种课程形态
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与社会本位课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知识本位
教育为生活做准备
强调理论和间接经验的学习
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
主张分科设置课程
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儿童本位
教育即生活
强调实践和直接经验的学习
按照儿童心理逻辑组织课程
主张综合设置课程
只问过程,不问结果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获得的主要是学术性知识
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的成分很大
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知识传递进行的
得到的主要是非学术性知识
是无计划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其中的经验的
主要是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的
作业
1. 查阅资料,列举3个你所认同和欣赏的课程定义,并说明你认同它们的原因。
资料来源建议:图书馆中关于课程与教学的专著;中国期刊网硕博士论文库中与课程有关的论文必然分析和对课程进行界定;外文定义翻译过来。
2. 访谈你学校的同事,请他们谈谈对“课程”的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