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孟-思想之比较 黄仁宇 历史学家、作家 军人出身,36岁开始学历史 代表作《万历十五年》 课文梳理 一、(1)提出孔孟之间的传承关系。 二、(2-4)指出孔孟之间的相异之处。 三、(5-11)指出孔孟之间相异的原因。 四、(其余)对孔孟的思考 至圣孔子 《论语》 宗圣曾子 《大学》 述圣子思子 《中庸》 亚圣孟子 《孟子》 孔孟的传承关系 孔孟的相似之处 1、都是儒家圣人、代表人物 2、成仁和取义相配合 3、孟子述孔子之意 4、今人将他们并称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柏拉图”分别有什么相似性? 作者以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大弟子,也是苏格拉底思想的传承者。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位先知都通过言论而不是亲手写下的著作建立了一种学说,都强调以德治国,并率领门徒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作者以此来说明孟子与孔子的传承关系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由刚才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孔孟思想虽然一脉相传,但仔细比较,却也发现他们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 区分标准 不同之处 依据 风格感受 人性善恶 对礼态度 区分标准 不同之处 依据 风格感受 轻松愉快坦荡荡 “暮春者--”“饭菜衣服说” 凡事紧张长戚戚 “忧患--”“肥肉饿殍说” 人性善恶 对礼态度 区分标准 不同之处 依据 风格感受 轻松愉快坦荡荡 “暮春者--”“饭菜衣服说” 凡事紧张长戚戚 “忧患--”“肥肉饿殍说” 人性善恶 性恶来自天生 “防范不仁之语” 性善犹水之就下 “吾善养浩然之气” 对礼态度 区分标准 不同之处 依据 风格感受 轻松愉快坦荡荡 “暮春者--”“饭菜衣服说” 凡事紧张长戚戚 “忧患--”“肥肉饿殍说” 人性善恶 性恶来自天生 “防范不仁之语” 性善犹水之就下 “吾善养浩然之气” 对礼态度 非常重视 薄葬颜渊 拜见南子、回拜阳货 没有耐性 称病、不见鲁平公 以己为主、不谈出使 孔孟差异产生的原因 1、个性原因 2、《论语》、《孟子》记载的原因 3、历史背景的原因:从春秋到战国,局势发生了变化 1、当时,一切都接受“礼”的约束的原则虽已不再适用,但诸侯间交往还贯以“道德”的名义。 2、当时的作战形式决定了交战时间短,参战人数少的现实,战事没有波及全民,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 孔子对当时情形,还未完全失望。提倡“克己复礼”。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1、“礼”的规矩不再严格。 2、战争已波及全民。 孟子有时候被人成为“革命性”,只是恢复故态,不改弦易张无济于事。 思考与练习 1、形影相随:像形体和他的影子那样不分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相伴。 不为已甚:不做太过分的事都是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思考与练习 1、克己复礼:儒家指制约束自己,每件事都归于“礼”。 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草菅人命:把人命看得和野草一样,指任意残杀人民。 思考与练习 2、(1)“紧张”是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凶险的前途而焦虑、忧心、痛心的情绪。孟子为当时各诸侯国所面临的生死存亡的严峻局面而紧张,办了为贫富尖锐对立而紧张,为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而紧张。 思考与练习 2、(2)“由内外观察而产生”是因为一要观察过错所在,这就是既要观察他人之过,又要观察自身之过。二要观察过错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观察过错之所以为过。做到这两点之后再反向思维,才能“知仁”。 思考与练习 2、(3)“强迫性的论断”的意思是孟子认为既然人性本善,人就应当保持本善的人性,孟子把要求能保持这种本善的人性视为理所当然的结论,所以,他对道德的要求就带有强迫性。 思考与练习 2、(4)作者认为,孟子的见解有的是基于感性,有的是基于事实的需要,都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话都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所以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概奉为经典,否则是要犯错误的,所以说“尽信书不如书”。 思考与练习 3、作者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言行在态度、善性、性恶论、“礼”三方面有不同的地方,认为孔孟的不同主要原因是从孔子的孟子,中国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思考与练习 4、“意念与想法”是他以“大历史观”为核心的历史认识。“生命经验”是他做学者之前的人生经历,以从军为主。“最浅白直接的印象”就是他著作的风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