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国历代食盐产地考据.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代食盐产地 目录 TOC \o 1-3 \h \z \u 中国历代食盐产地 1 一、先秦时期食盐产地 2 二、秦汉时期食盐产地 3 三、 魏晋南北朝食盐产地 3 四、隋代食盐产地 4 五、唐代食盐产地 5 六、五代十国食盐产地 5 七、宋代食盐产地 6 八、辽代食盐产地 6 九、西夏食盐产地 6 十、金代食盐产地 6 十一、元代食盐产地 7 十二、明代食盐产地 7 十三、清代食盐产地 7 参考文献: 8 中国古代人们食用的盐种有海盐、池盐、井盐、石盐(又称“崖盐”)等。这些盐种分别产自不同的地方,自然条件各不相同。古往今来,中国的食盐产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有到无,由少到多;有些消失了,有些淘汰了。今天,我们来看看引人关注的中国古代食盐产地的分布与变迁。 一、先秦时期食盐产地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来看,先秦时期我国至少已经有了海盐、池盐、井盐、崖盐四个盐种的食盐生产。 其中,崖盐又称“岩盐”、“石盐”,天然生成,直接开采即可。 海盐产地有青州、幽州、吴国、越国、闽越等5处; 池盐产地有安邑盐池、羌塘、哈姜盐池、茶卡盐池、凉州青盐池等5处; 井盐产地有巫臷国、巴国、蜀国5处;崖盐产地有凉州盐山1处。 先秦时期食盐产地的分布为秦汉以后食盐产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时期食盐产地 秦朝自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到公元前206年灭亡,前后存在仅15 年。有关这一时期的盐产地,史籍上没有记载,具体情况目前无从得知。 汉代盐产地总数为49处。其中:堂阳、章武、千乘、都昌、寿光、曲成、东牟、完县、昌阳、当利、海曲、计斤、长广、海盐、泉州、海阳、平郭、番禺、高要、广陵20处为海盐产地,占总数的40.82%;安邑、晋阳、三水、弋居、独乐、龟兹、富昌、沃萧、成宜、沃阳、楼烦、朔方、广牧、西县、临羌15处为池盐产地,占总数的30.61%;巫县、临邓、南安、连然、胸忍、青岭、临江、南广、定毒、比苏、姑复、蒲江、南安、万寿14处为井盐产地,占总数的28.57%。 与先秦时期相比,秦汉时期食盐产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海盐 三、 魏晋南北朝食盐产地 魏晋南北朝有食盐产地82处。其中,海盐产地19处、池盐产地26处、井盐产地28处、土盐产地3处、石盐产地6处。 与秦汉时期相比,增加了27处。在长达360余年的时间里,这个变化难以称道。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食盐产地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其中变化较大的是井盐产地明显增加,而且出现了6处石盐产地。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分裂割据严重影响了盐业生产; (二)西南地区相对安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盐业生产的发展; (三)西域地区社会发展促进了食盐资源的开发。 总之,这个时期食盐产地的发展主要是西部地区。这种局面的形成与这个时期西部地区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土盐 四、隋代食盐产地 隋朝建立于公元581年。589年灭陈,统一全国。618年灭亡,存在时间仅37年。史籍对这一时期盐产地缺乏全面记载。 《隋书·地理志》记载的盐产地只有7处:张掖郡删丹县、金山郡巴西县、巴东郡人复县、蜀郡阳安县、隆山郡仁寿县、黔安郡彭水县、河东郡安邑县。其中,删丹和安邑2处为池盐,其余5处为井盐。 史籍对大陆东部沿海地区海盐产地缺乏记载,有史籍记载的仅14处。其中,流求1 处为海盐产地,占7.14%;巴西、人复、阳安、仁寿、彭水5处为井盐产地,占35.715%;删丹、安邑、株鞠、焉香、女国5处为池盐产地,占35.71%;高昌、龟兹、潜国3处为矿盐产地,占21.43%。 《天工开物》记载的四川井盐 五、唐代食盐产地 唐代有食盐产地165处(以县计)。其中,海盐产地42处,生产地区有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等5道;池盐产地27处,生产地区有关内道、陇右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等5道;井盐产地87处,生产地区有山南道、陇右道、江南道、剑南道等4道;土盐产地6处,分布于河东、河南、剑南3道;石盐产地7处,分布于关内、陇右二道和安西都护府。 唐代的盐产地奠定了唐代以后盐产地的基础,后代的盐产地基本上没有超出唐代的范围。 六、五代十国食盐产地 五代十国时期,海盐产地分布于楚、泰、滨、沧、秀、明、常乐七州和卢台军;池盐产地分布于解、盐二州;井盐产地有岳州湘阴县、潭州湘乡县以及云安等十三盐监;土盐产地分布于北京以及邢、洺、冀、深、瀛、莫等州。以上所列能够确定为食盐产地的为49处。其中,海盐产地12处,池盐产地4处,井盐产地15处,土盐产地18处。 五代十国时期盐业生产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许多盐他、盐井被迫废弃,食盐产地明显减少。尽管如此,仍然有这样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特点:主要食盐产地生产规模依旧;许多原有的食盐产地得以保留下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知识分享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各种专业试卷分享(尤其擅长医学类);擅长专业PPT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