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第1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简介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由于中性粒细胞增多,广泛浸润真皮浅、中层引起的皮肤疼痛性隆起性红斑,同时伴有发热及其他器官损害,又名Sweet综合征。 该病多急性起病,好发于夏秋季,中年以上女性多见。 在发病前1-2周常有流感样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等先驱症状。 该病对皮质激素疗效较好,经及时、恰当的治疗,症状一般均可缓解。 第2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病因 本病与感染有密切关联,多数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部分患者与肿瘤(特别是白血病)有关; 近来还发现少数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患者发生本病。 第3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发病机制 患者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外周血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因此本病发生可能与Ⅲ型变态反应有关,是机体对细菌等抗原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 第4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临床表现 多累及中年女性,夏季好发。 好发于四肢和颈面部,躯干皮肤及口腔黏膜亦可累及,可两侧分布,但不对称。 皮损初起为红色浸润性斑块或结节,渐扩大增多,颜色变深,隆起成边缘清楚的环状,表面可因呈粗颗粒或乳头状而形似“水疱”,部分患者可确实出现散在的针尖大小或更大的水疱或脓疱,针刺反应也可阳性。 第5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第6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第7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临床表现 有自发性疼痛和触痛。 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浅糜烂和溃疡。 皮损经1~2个月后可自行消退,但易复发。 第8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第9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临床表现 皮肤外表现主要是发热(以中度热为多)、关节痛、眼结合膜炎及肾损害表现(如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等),但一般可随皮损消退而改善。 第10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或白细胞总数不增多而仅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加快。 部分患者中可检测到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第11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组织病理 真皮浅层显著水肿,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可见核破碎 晚期皮损的浸润细胞中掺杂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 第12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第13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①很快发生的典型皮损 ②组织病理特征。 第14页,共19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日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