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材分析理解
一、《童年的水墨画》教材分析
1.写意的手法描绘童年
《童年的水墨画》以“林中”“溪边”“江上”三个童年生活场景,勾勒了一组童年生活的画面。它就像一组特写镜头,将一个个不经意的,藏在时光缝隙中的童年欢乐定格。诗歌以写意的手法描绘童年,文字间没有出现具体的人物形象,但一个个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孩童的欢乐和无忧的生活。诗歌的表达手法与题目相得益彰,唯美的诗句画就了一幅幅童年生活主题的水墨画。
2.教材对比中的发现
本篇课文在原人教版教材中为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略读课文《儿童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通过“街头”“溪边”“江上”三首小诗,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对比中可发现,本册中的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在三年级诗歌教学中,本篇课文有着重要的作用;本册中这组诗歌与原教材有所不同,将“街头”换为“林中”。经分析认为“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头,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中的意象“黑旋风”和“浪里白条”对于三年级学生不易理解。因为这两个人物取自《水浒传》,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三年级还没有阅读《水浒传》,无法在头脑中将诗句的表达建立起生动的画面,对诗句的理解会有障碍。“溪边”“江上”“林中”三首小诗正能体现孩子们的垂钓之乐、戏水之乐、雨后之乐,以一组融入大自然的生活场景将学生带入开阔自在的阅读氛围中。
3.文学中的语文元素
学生在之前的阅读中接触过儿童诗,自一年级开始,每册教材中都编排了现代诗歌作为精读课文,编入了方素珍、高洪波、任溶溶等名家作品。在语文园地的“和大人一起读”及“阅读链接”中也编排了诗歌阅读的学习内容。因此,学生具有阅读经验。本篇课文有所不同,以同一主题的三首小诗成组组成本课学习材料。教师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课运动类比阅读、对比阅读及主题阅读等方法组织课堂学习,使学生有“组诗”学习的意识,提升综合和迁移的学习能力。
二、《童年的水墨画》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墨mò(墨水、油墨、笔墨、水墨画)
染ran(染色、染发、染绿、一尘不染)
竿gan(竹竿、钓竿、竿子、百尺竿头)
腾téng(扑腾、欢腾、奔腾、折腾)
碎suì(破碎、粉碎、零碎、心碎)
拨bo(拨打、拨水、拨动、拨开)
浪làng(浪花、海浪、风浪、浪费)
葫hú(葫芦、水葫芦、闷葫芦、葫芦丝)
爽shung(清爽、凉爽、爽口、秋高气爽)
蘑mó(口蘑、白蘑、松蘑、蘑菇云)
菇gu(蘑菇、香菇、冬菇、金针菇)
二、多音字
扇 shàn(扇子) shn(扇风)
三、近义词
梳妆——打扮 平静——安静 扇动——摇动
戏耍——玩耍 抖落——抖动
四、反义词
平静——热闹 开放——凋零 欢叫——哀号
清清爽爽——混混浊浊
五、理解词语
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
扑腾:原指游泳时用脚打水。本课指重物落地的声音。
戏耍:捉弄耍笑。
拨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抖落:震动使(雨滴、水滴等)落下。
水葫芦: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
梳妆:梳洗打扮。
虎牙:突出的尖牙,文中指孩子嘴里长出的比较突出的牙齿。
六、词语积累
描写童年生活的成语:
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生气勃勃
生龙活虎、欢声笑语、自由自在
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童言无忌
七、句子解析
1.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梳妆的镜子”是指过去的妇女梳洗打扮时照的镜子,“平静”说明水面上一点波纹都没有。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染”是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这里指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是绿色的
3.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鸭群”比喻一群小孩,用“翅膀”比喻小孩的胳膊,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4.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清清爽爽”是指整洁干净,这里指松树被大雨淋过以后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5.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这句话既是比喻句又是拟人句。句子把蘑菇当做人来写,“戴着斗笠”写出了蘑菇的形状。“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是个被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6.是谁一声叫唤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这部分诗中的两个“斗笠”代表的意思不一样。前一个斗笠指的是蘑菇,诗人把蘑菇比作斗笠,后一个斗笠指的是孩子,诗人把戴斗笠的孩子比作蘑菇。
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6《宇宙的另一边》片段赏析及教学反思.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解读 教材理解.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练习设计.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片段赏析(两篇).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反思(三篇).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8《童年的水墨画》教学相关资料 .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9《剃头大师》相关知识.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4《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范文参考(共六篇).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5《奇妙的想象》范文参考(两篇).docx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13《花钟》教学反思(两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