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征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征文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征文1 节约——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读了《俭以养德》这篇文章让我了解了许多:直到1976年9月9日,在家里还是经常穿补丁的衣服。是他家中贫穷吗?不是,他是国家领导人;是他不爱新衣服吗?不是,谁不爱美丽。如果,一个人过惯了节俭和艰辛的生活,那么就不会有迈不过去的坎,度不过的难关。据有关人员统计:一双布鞋补了22次,一套军装补丁有76块,睡衣则有67块。能有补丁一身的光耀形象,是因为他补丁之多,实数罕见哪。内衣内裤上更是五彩斑斓,有赤色、橙色、黄色、红色、青色、蓝色、紫色……与标准的老百姓一样“笑破不笑补”,只要不露肉,不透风就行。 这位伟人,有着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为他的节俭。冯玉祥将军教育儿子冯洪国也是如此:“儿啊,你要脱下军装、皮鞋到牛栅里去熏一下,闻一闻牛屎味,才会知道五谷香。古人说:奢能灭志,俭以养德。你虽然还不曾管事,谈不上奢华,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险的!”这蕴含着深刻道理的话“一板子”把冯洪国打醒了。他脱下了军装、皮鞋,换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这样的,冯洪国日本留学回国后,看望多年不见的老父亲,当父亲看到儿子身着西装脚蹬皮鞋,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香水味,便这样地教育自己的儿子。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补丁、牛棚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看到的是优越的生活环境,一到夜晚,万盏灯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厦顿时披上了宝石镶嵌的衣衫;一条条街道犹如星光闪耀的银河;再加上射灯如探照灯似的来回晃动,而在这闪耀着的美丽背后,又有谁看到了浪费的影子。确实,许多人都会这样认为:生活条件好了,就应该有这样的享受。于是,节约也随之被人们抛在了脑后。 这天中午,我经过学校的小店,里面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啊!同学们进来时迫不及待,出来时满载而归,我尝点你的薯条,你吃点我的鸡腿,真是不亦乐乎。我在班级里简单地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没有(因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虽然我去小店的次数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为了买学习用品的占四分之一;肚子饿买吃的占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二的是为了解谗,看到别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学是拿零食当午饭,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几天班级里还掀起了一股名牌风,看谁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宁,明天我就要换上安踏,有人还嘲笑同学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诉大家,勤俭才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不是攀比与浪费啊! 在班会课上,我和老师商量把《俭以养德》这篇文章推荐给同学们,老师同意了,听完了我对文章的介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啊!艰辛的生活虽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我们仍应牢记:平日里节衣缩食,困难时才容易度过难关;富足时豪华奢侈,穷困时将难以生存。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征文2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但节俭却永远不能抛弃,因为它无论何时何地都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格,表达着一种远见,一种智慧,一种崇高的思想,一种积极端正的态度……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丰衣足食的现代社会里,它显得更加意义深长……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时时刻刻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也因此穷得家徒四壁,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了一块地,从此,他便起早贪黑地耕种,细心打理这一块来之不易的土地,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都规划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打算一下,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坚守“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的原则。积攒下来的钱,苏轼就把它们存放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就这样,苏轼靠自己的勤俭维持着生活和家用,不仅没有缺衣少食,反而自给自足,如此说来还真是“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啊! 再说说西晋大将军王浑次子王济的奢移之风:有一次晋武帝到王济家,王济准备的饭食,用的都是琉璃器皿。侍侯的婢女有一百多人,穿的都是绫罗绸缎,手里擎着食品。王

文档评论(0)

认证主体菲亚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天津自贸试验区)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18MA05M78NXX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