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大道(长顺路口)下穿隧道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

剑南大道(长顺路口)下穿隧道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1页 设 计 总 说 明 工程概况 拟建的剑南大道下穿隧道项目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双流)剑南大道南段剑南大道南段,西侧为长顺大道,东侧为南湖西路。结合工程建设情况及施工期临时交通组织,下穿隧道工程采取全封闭施工,施工期间地表交通在工程区外绕行,本工程下穿隧道均采用明挖顺作施工,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基坑深度在3~15m。 图1 场地位置图 在隧道集水井至出水检查井段,压力管道埋深约11m,结合整个基坑受力结构体系情况,同时为减少与主体基坑互相干扰,采用局部段顶管施工;集水井出水段压力管道按照一般排水管道明挖敷设。本工程下穿隧道雨水泵站埋深约15m,为确保临时开挖基坑安全,同时节省造价,采取逆作法工作井作为临时支护措施。结合各单项工程相互关系,将下穿隧道南侧、北侧绕行隧道的雨水暗渠全部纳入到下穿隧道基坑支护范畴作共同基坑支护设计。同时根据业主要求,本次设计下穿隧道及雨水渠下方地铁下穿隧道一并纳入本工程实施,基坑支护统一设计。 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基坑支护措施。 场地的工程地质概况 2.1 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隧道工程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双流)剑南大道南段剑南大道南段,西侧为长顺大道,东侧为南湖西路,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勘探点孔口标高为470.48~472.33m,最大高差约1.85m。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 2.2 场区地层构成及特征 勘察钻探揭露深度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组成。 现根据钻探揭露情况将场地各地层的分布及特征由上至下描述如下: (一)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 ①-1杂填土Q4ml:灰色、灰褐等色,稍湿,致密状。主要为现状道路硬化路面,由混凝土及沥青等组成。全场均有分布,层厚0.2~0.8m。 ①-2素填土Q4ml:灰、灰褐及褐黄色等,稍湿~湿,稍密。成分以回填的粘性土、粉土及卵石等为主,回填时间超过10年,已完成部分自重固结,其均匀性和密实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全场均有分布,层厚1.5~7.7m。 (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②粉质黏土Q4al+pl:褐色、灰褐色,可塑,含少量粉粒,手搓捻略有砂感。含铁锰质及钙质结核,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地段夹团块状粉土及粉砂。场地内部分地段分布,层厚1.0~6.70m。 ③粉土Q4al+pl:灰黄、灰褐色等,稍湿~湿,稍密。含铁锰质结核及云母,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层间夹薄层状或团块状粉质黏土或粉砂。场地大部分分布,层厚0.6~5.50m。 ④细砂Q4al+pl:青灰色、灰黄色,湿~饱和,松散。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该层仅在ZK06中有揭露,分布在卵石层顶部,层厚0.8m。 ⑤卵石Q4al+pl:灰黄、浅灰色、灰色、青灰色等,稍湿,松散~密实,卵石粒径多为2cm~8cm,夹少量大粒径漂石,卵石成分主要为岩浆岩和沉积岩,中等风化为主。卵石层间由砂及少量砾石充填,充填物含量约为15%~40%,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及N120动力触探锤击数将卵石层划分为松散卵石(⑤-1)、稍密卵石(⑤-2)、中密卵石(⑤-3)及密实卵石(⑤-4)4个亚层: 松散卵石⑤-1:卵石含量50%~55%,中砂、砾石及粘性土充填,充填物含量45%~50%;粒径多为2cm~4cm;N120修正后击数平均值为3.4击;以层状分布为主,少量透镜体状分布。 稍密卵石⑤-2:卵石含量55%~60%,中砂、砾石及粘性土充填,充填物含量40%~45%;粒径多为3cm~5cm;N120修正后击数平均值为6.3击;以层状分布为主,少量透镜体状分布。 中密卵石⑤-3:卵石含量60%~70%,中砂、砾石及粘性土充填,充填物含量30%~40%;粒径多为6cm~8cm;N120修正后击数平均值为9.7击;以层状分布为主,少量透镜体状分布。 密实卵石⑤-4:卵石含量大于70%,中砂、砾石及粘性土充填,充填物含量30%左右;粒径多为8cm~10cm;N120击数大于10击,平均值为16.2击;以层状分布为主,少量透镜体状分布。 (三)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⑥泥岩(K2g):紫红色,棕红色,泥质结构,薄层~巨厚层构造,其矿物主要为粘土矿物,遇水易软化,干燥后具有遇水崩解性,局部夹乳白色盐酸盐类矿物细纹。该层分为2个亚层: ⑥-1强风化泥岩(K2g):棕红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风化裂隙很发育~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钻孔岩芯呈碎块状、饼状、短柱状,易折断或敲碎,敲击声哑,岩石结构清晰可辨。层厚0.6~2.2m。 ⑥-2中等风化泥岩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