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金于民-详解.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藏金于民-详解 ? ? ? ? ? ? ? ? ? ? ? ? ? ? ? ? ? ? 目录 1 什么是藏金于民 2 藏金于民的特点[1] 3 相关条目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藏金于民   藏金于民指在增加官方储备的同时,开启并大力增加民间的黄金投资和黄金消费。 藏金于民的特点[1]   1.藏金于民不仅可以拓宽居民投资渠道的要求,而且藏金于民对国家的国际储备具有替代作用。   如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政府为了获得国际基金组织的贷款,通过“献金运动”发动民众,收集民间藏金250吨换成外汇支付贸易缺口,缓解了金融危机对韩国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向个人倾斜,使居民的总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全社会储蓄余额快速增加。同时,国内个人金融资产在结构和地域分布上的集中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据估计,国内2O%的人掌握着80%的金融资产;在全部储蓄中,1O%的人占有了66%的比重;国内超过100万资产的家庭已经超过1000万户;而在中等收入人群方面,中国正在崛起一个总人数达到2.6亿的中产阶层。他们迫切需要新的投资工具,是黄金投资的潜在客户。   2004年中国黄金零售净投资(主要是金币和金条)只有1O吨,与中国人口数量相比,以及中国累积的储蓄存款余额相比,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而2004年印度市场黄金零售净投资量为103吨,日本为7O吨,越南为39吨。由此可见,中国黄金投资还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2.藏金于民也是转化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最佳选择。   为避免贬值损失可将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置换为石油和铁矿石等工业原料,但存放这些原料需支付设施建设和保管费用等成本,而外汇兑换黄金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工业原料相比,黄金具有极好的变现性;与消耗性的工业原料储备相比,黄金储备更具有永恒性;外汇置换为工业原料,仍然占压国家资金,而黄金可以由民间吸纳。当国家急需时,可通过政策杠杆回购民间藏金并变为国家所需要的外汇。因而藏金于民从本质上将仍可看作是一种“国家储备”。   3.藏金于民是将部分超额储备外汇置换为黄金,进而再转化为民间藏金。   因为黄金与信用货币资产具有负相关性,在信用货币贬值时,黄金价格反而上升,因而增加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可以降低美元贬值的危险;同时,藏金于民将国家的储备占用资金转为民众承担,从而使国家外汇储备超额的矛盾得以缓解或解决。藏金于民能在多大程度上化解我国外汇储备超额困惑的关键是民众有多少资金可以吸纳黄金。据有关统计调查表明,居民中有2O%以上的人愿意投资黄金,这些人愿意将自己1O%~2O%的财产投资到黄金中去,因此在居民收入中大致有2%~4%能投资黄金。如果按13万亿储蓄余额计算,则大致有2600亿~5200亿元人民币能投资黄金,按2005年上半年的金价能购买2200~4500吨黄金。这可折合美元约320亿~650亿美元,相当于2005年6月底外汇储备总量的5%~1O%,可以使我国外汇储备超额的压力大为减轻。 相关条目 藏汇于民 藏汇于国 藏富于民 参考文献 ↑ 王尧基.中国的超额外汇储备与藏金于民(D).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5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