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临床路径路径.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临床路径制定与实践是从单病种角度对中医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实践经历进展梳理,同时积累了中医临床专家的共识,建立和完善各单病种中医诊疗模式。临床路径的实施,对于医疗、护理和患者都会产生有利的作用。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同时成立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小组。实施前组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对中医临床路径有关管理和实施要求,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展培训,争取熟练掌握中医临床路径的流程、方案、表单及实施、管理方法和评价、报告制度。 一、中医临床路径工作管理实施小组 组 长:苑司臣 副组长:张贵格 申春霞 吴杰〔质检员〕 成 员:谭海军 王秀芳 马银玲及全科医护人员 二、管理实施小组职责 1.负责搜集临床路径病种相关资料。 2.负责培训科室医护人员临床路径有关知识和管理方法。 3.制定本科室临床路医疗、护理相关措施。 三、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制定适合本科实际的实施方案。 2. 医师必须严格掌握临床路径的诊断标准和住院流程。接诊临床路径病种后,对患者进展全面检查,确定进入路径,向患者讲解执行临床路径的意义,告知患者诊疗护理方案、检查检验工程以及需要配合内容等。 3.对执行临床路径患者的医嘱、病例、病程记录等必须详细记录临床路径实施情况。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临床路径 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脑堵塞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1995年〕。 〔1〕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病症。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近来有年轻化趋势,说明:具备两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病因、诱因、先兆病症、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以上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病症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1.中脏腑 〔1〕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2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4〕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参照 中医脑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中脏腑 〔1〕闭证 [病机]邪闭清窍。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首选]安宫牛黄丸,口服/鼻饲;选醒脑静注射液静点;假设为阴闭,选用苏合香丸。 〔2〕脱证 [病机]元气败脱,神明散乱。 [治法]益气回阳救逆。 [处理]首选参附注射液静脉缓慢推注,继用参附注射液静滴。假设有气阴两虚之象,可选用参麦或生脉注射液静点。假设气虚明显者,可加用黄芪注射液静点。 2、中经络 〔1〕风阳上扰 ①治法:平肝熄风,清热通络。汤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②清开灵注射液40ml,或脉络宁20ml静滴。 ③特色疗法 ①中频脉冲电治疗: 选穴:双乳突、百汇、太阳穴等。 方法:中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15-30分,一日一次到两次为宜,依据患者体质调节强度和时

文档评论(0)

lxc050353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