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8隔声降噪 1.隔声降噪的基本原理 隔声是噪声控制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措施,它是利用墙体、各种板材及构件作为屏蔽物或是利用围护结构把噪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使噪声在空气中的传播受阻而不能顺利通过,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隔声实际上包括隔声体(障碍物)对噪声的吸收和反射两个过程。 隔声性能用隔声量R来衡量,单位是dB。 第*页 图7-4 隔声降噪原理示意图 式中;Ii、It分别为入射声强和透射声强(W/m2)。 2.常用的隔声构件 (1)隔声罩和隔声间 (2) 隔声屏 隔声屏是放在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用隔声结构所制成的一种“声屏障”,它可以阻挡噪声直接传播到屏障后的区域,使该区域的噪声降低。声屏兼有隔声、吸声的双重功能。 隔声屏的隔声效果与声波的频率高低、屏障的大小有关。 第*页 图7-5隔声屏对不同频率噪声的衰减特性 7.1.10 消声降噪 消声降噪可通过消声器来实现。消声器是一类既能允许气流通过,又能阻止或减弱声波传播的装置,它是控制气流噪声通过管道向外传播的有效工具。 消声器的种类: (1)阻性消声器 (2)抗性消声器 1)扩张室式消声器 2)共振腔消声器 (3)微孔板式消声器 第*页 7.2振动公害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7.2.1振动公害污染 1.振动污染 振动是一种很普遍的运动形式,当一个物体处于周期性往复运动的状态,就可以说物体在振动。振动和噪声一样,是当前一大公害。 2.振动的来源 环境振动污染主要来源于自然振动和人为振动。 3.振动的特征 振动的频率在20~20000Hz的声频范围内时,振动源又是噪声源。 4.振动的危害 振动能直接作用于人体、设备和建筑等,损伤人的机体,引起各种病症,损坏设备,使建筑物开裂、倒塌等。 第*页 7.2.2振动公害污染的控制技术 1.减少物体的振动 (1)隔振 在机器和地基之间合理地安装减振装置,以减少和阻止振动传入地基的一种技术措施,把振动能量限制在振源上,减少和阻止振动的传播和扩散。通常采用的隔振措施是装置隔振器、隔振元件和填充各种隔振材料。 (2)阻尼 通过粘滞效应或摩擦作用把振动能量转换成热能而耗散的措施。 (3)吸振 在振动源上安装动力吸振器,也是有效降低振动的措施。 第*页 图7-6 几种常用的隔振器示意图 2.控制振动传播途径 在振动传播途径上采取改变振源位置,加大与振源的距离,或设置隔离沟以降低和隔离振动传播。隔离沟深度应大于振动波长的1/3。 3.个人防护 穿防振鞋、带防振手套等,可防止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综上所述,振动的防治,只有振源、振动传播途径和受振对象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振动才能造成危害。因此必须从这三个环节进行振动治理,结合技术、经济和使用等因素分别采取合理措施。 第*页 7.3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技术 7.3.1放射性物质 第*页 凡具有自发地放出射线特征的物质,叫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的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其蜕变的过程中,自发地放出由粒子或光子组成的射线,并辐射出能量,同时本身转变成另一种物质,或是成为原来物质的较低能态。其放出的光子或粒子,将对周围介质包括肌体产生电离作用,造成放射性污染和损伤。 射线的种类主要的有三种: 1)α射线。由α粒子(氦的原子核42He)组成,带有2个正电荷,质量数为4,对物质的穿透力较小。 2)β射线。由β粒子(高速运动的电子)组成,带有1个负电荷,对物质的穿透力比α粒子强100倍。 3)γ射线。γ射线是波长在10-8以下的电磁波。不带电荷,但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生物组织造成的损伤最大。 7.3.2放射线性质 第*页 放射性物质(Radioactive substance)在本身的转变过程中,并非同时放出三种射线,多数仅放一种,至多两种。 (1)每一种射线都具有一定的能量 例如α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它能击碎 核,产生核反应: 其中: 为中子,而 就是人工产生的放射性核素,它可以通过衰变产生正电子 : 第*页 (2)它们都具有一定的电离能力 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解成带电粒子的现象。 (3)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贯穿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