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带套袖的孙犁先生.docxVIP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带套袖的孙犁先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分类记叙文: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中考语文现代文分类汇编——记叙文   聊城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学校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当读一读孙犁。”我马上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预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忱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伴随,最终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法规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具体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观察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惋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嘹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看。他穿一身一般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觉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状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信任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马上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预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殊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或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懊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明他的年轻感。接着我便发觉,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照旧套着一副洁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预备工作的心情。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年轻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观察我们,他立即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殊留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观察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兴奋,任凭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非常喜爱。”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假如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想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全部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久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信任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漂亮。   现代文阅读   (摘自《从幻想动身》,原文略有改动)   15.“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如何?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6分)   16.借助“套袖”想要表达什么?(2分)   17.第①段为什么用“妄想”“大言不惭”这两个词?(4分)   18.第③段画线句美丽的缘由是什么?(4分)   19.第⑨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徐光耀老师为什么先让“我”读孙犁而非他的作品?并谈谈你的感悟。(4分)   15.第一次见孙犁,他正在捡豆粒,他给了“我”一种亲切感。其次次见孙犁,他正和保姆预备糊窗缝。“我”看到了他的朴实,虽年老仍洋溢着活力与激情。第三次见孙犁他大约是在写作。“我”看到了他的平易近人、质朴热忱。

文档评论(0)

zhouzhi11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