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人工养殖圈养技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圈养技术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也叫圈养,是针对半人工养殖而言的,是利用人工办法在林蛙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推行一套人工养殖技术措 施,达到人工养殖目的。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广大养蛙户经验的总结,证明了人工养蛙的技术是成功的,尚有一些技术问题有待继续研究解决和完善,人工养殖的 林蛙二年成熟,达到商品蛙标准的占总数85%以上,按放养数量回捕率达46%以上,雌蛙占总数的80%以上,比野生蛙群高30-40%。经检测人工养殖的 林蛙质量与野生林蛙的质量无差异。所以人工养蛙的产业发展较快,已在东北三省和其它地方发展起来。 人工养蛙主要技术环节都有哪些?  首先解决林蛙的饲 料问题。目前,以黄粉虫为主体饲料,以自然昆虫和幼小动物为辅助饲料;选择山间溪流两侧平地或农田、菜地、庭院作养蛙场地;设置围栏解决逃逸和天敌危害; 设遮阴、培育植被和充足水源,模拟林下生态环境;推行快速育蛙和雌性诱变技术,提高养殖效益;推广多种有效的越冬办法,解决人工贮蛙大量死亡的问题;研究 解决林蛙病害及防治办法,提高养蛙成活率。下面详细介绍:   场地的选择及建设   人工养蛙的场地面积较小,但建筑设施较多,养殖密度大,需要集约 化经营管理,尤其是要满足林蛙特殊需要的水陆两栖环境条件。在山林区养蛙场必须选择在气候湿润、接近自然的环境,比半人养殖要求严格,同处一地要有水池、 草地、灌丛和树林等多层次遮阴的环境。场地的类型不同,决定采取放养方式不同,一般露天养蛙圈开放式养蛙,需要选择在山间平地,场内有溪流贯通或溪流从一 侧通过,要求在大片森林附近,场内有疏林灌丛和草地,土壤肥沃,腐殖质层厚,有较好的地被物,有的场内要有搭头草甸或暖泉水流,有三面环山,背风向阳,交 通方便,附近无高大建筑物和公路铁路。如果场内原有水池、塘坝旧房层等设施就更为理想。  另一种场地是在城镇、村屯居民区附近,可选用肥沃的农田、菜田 或宽阔的庭院,也可以利用废弃厂址或蔬菜保护地。这种场地要采用遮阴或全封闭网棚养蛙形式,切忌在没有遮阴的场地养蛙。养蛙场的建设原则是模拟林下生态环 境,满足林蛙在森林中生活对温度、湿度阳光和食物等条件的要求。实例证明,模拟的养蛙场越像林下自然环境,养蛙就越有可能成功,收效越大。蛙场的基本建设 有两项,即繁殖场和养蛙场。 1、林蛙繁殖场的建设  人工养蛙繁殖场与半人工养蛙繁殖场不同,通常把林蛙的产卵,孵化和蝌蚪饲养三池合一,也就是一池 三用,占地面积小,放养密度大,要求修建的水池标准高,成列连片,便于管理。一种是土池子。场地土质不渗漏,按3米宽、6米长或4米宽、10米长,池深 20-30厘米,周围埂高30厘米,埂的内侧坡度要缓,以利幼蛙上岸时爬行,减少掉在水中淹死;池底平实,中央留有埚底坑,根据繁殖蝌蚪数量确定建水池数 量,按顺序排成1-2列,池间留有步道。  另一种是利用塑料薄膜铺底,上面放5厘米的泥土或砂土,周边在埂的外侧压实。为了灌排水方便,要水池修在地平 面以上,池底整平之后,池的周边用木料钉起来或用砖砌起来,边沿高30厘米,池底和同边上塑料膜防止渗漏,池底放泥沙,水池的大小形状依场地和放养数量而 定。  为了提早孵化,延长材蛙的生长时间,把水池修在塑料大棚内,池宽3米,每个池长5-6米,池深220-30厘米,几个池子连在一起,用塑料膜铺 底。蝌蚪繁殖期用水量较大,场地水源一定要保证,最好使用井水,采用常流水串灌方式,使池水呈流动状态。蝌蚪的变态池建在养蛙圈中。  2、养蛙场的建设   养蛙场包括围栏、养蛙圈和越冬池(窖)  (1)围栏 是把林蛙的繁殖场和养殖场围在一起。永久性围栏采用砖墙、水泥板、稀土板和石棉瓦等坚固耐用材 料,围栏的墙基要先铲平,墙基深30厘米以上,围栏板块接头要严实合缝,高60-80厘米,顶部要设向内折90度的角沿,长10厘米,墙外设一套电猫防 鼠,电猫铁线距墙面和地面各5-8厘米。乌害严重地方要在鸟群经常出现地方设粘鸟网。如投资力度较大,围栏的材料利用铁筛网效果最好。在围栏的四周要种草 植树,以阔叶树品种为宜。临时性围栏是利用塑料薄膜、纱网和纺织布等,用木柱固定,每年换一次材料,一般高度为0.8-1.0米,围栏修建办法与半人工养 殖的围栏一样。  (2)养蛙圈的建设  养蛙圈是养殖幼蛙和成蛙的专用圈舍,养蛙圈分为永久性圈与临时性圈两种,根据投资能力和养蛙规模决定。永久性圈又分为露天开放式和全封闭网棚式两种。开 放式永久露天养蛙圈的围墙用砖、石块等材米砌成,墙高70厘米,墙顶部向内外两侧出沿,与立墙垂直,顶沿长各10厘米,圈的大小一般以5×10米为宜,按 顺序排成两行,中间利用一道立墙,形成一个养蛙小区,区间留有1-2米作业道,道两侧栽植两行树,以杨、柳树为宜,也可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向日葵等。简 易临时性养蛙圈建设与永久性圈相同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