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8 页
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红平拆迁安置小区
15#、19#楼方桩施工对邻周
建(构)筑物影响的防护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7月7日
编制依据
1.1、红平拆迁安置小区15#、19#桩位平面布置图;
1.2、红平拆迁安置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
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4、《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2007;
1.5、我公司颁发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文件;
1.6、本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程序文件;
1.7、施工平面布置图现场踏勘。
工程概况
头桥镇红平拆迁安置小区15#、19#楼桩基础设计为先张法预应力实心方桩,其中15#楼134根,桩长36m,桩径400mm;19#楼88根,桩长35m,桩径450mm。
该工程由扬州市广陵区运新保障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设计,扬州市东方工程勘察有限公司进行工程勘探,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本工程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基础,以第5层(粉细砂)土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5层土不少于1.0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450KN.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2900KN。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50KN,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100KN。
因方桩施工有较大的挤土效应,因15#、19#楼位于本工程最北侧,距离正对面民房约15m,如不采取措施减少挤土效应,会对东北角农民房影响很大,为了保证附近建筑物不受挤土影响,特编制本施工方案。
2.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详见本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2施工条件:
施工场地北部为临时施工道路,且两侧高度差较大,桩机在开孔及钻孔过程前必须先对场地就行回填至道路标高,以便钻孔。
3、邻周建(构)筑物简况
位于本工程东北角的民房为砖混多年老房,基础承载力较弱。
4、施工防护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桩型、桩长、桩径、单桩承载力、布桩系数以及邻周的建(构)筑物特性和相对位置情况,结合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经过认真研究分析,编制本工程桩基施工对邻周建(构)筑物影响的防护方案。
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路线。具体打桩顺序见附图。
2、压桩前进行探桩
沉桩前清除表面坚硬物,促使能更多地让管桩内进土,减少沉桩时的土体挤压影响。
3、控制日压桩速率
在邻近建(构)筑物处每天控制在10根左右(根据监测情况再作调整)。
4、加强观测,准确及时地汇报观测信息来指导施工情况,在民房上设置沉降观测点,每天观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会同有关人员共同研究解决。
5、设置应力释放孔减少土体挤压应力
民房是砖混结构,且无打桩处理,本工程可能会对结构会造成影响。由于外侧桩位离建筑物的距离均未未达到1.5倍桩长的安全距离,只有15米左右,所以在15#、19#楼与民房中间布置应力释放孔;根据观测情况当沉降、位移变化量过大或超过警戒值后再增加。以减少桩基施工产生的挤压应力对民房的影响。
5、施工现场平面设计
5.1 桩型设计
根据地质资料及现场实际情况及以往的施工经验,本工程拟采用设置φ300应力释放孔,桩孔深为10米,间距为1.5m布置应力释放孔以减少挤土效应。为防止静压桩施工之前桩孔塌陷,由于本工程地下地质为砂土层,可采用水冲法成孔,成孔后安放波纹管材;工程桩施工结束后应采用沙进行封孔回填。
5.2 施工场地的平面布置
根据现场场地较小的事实,为了满足打桩桩的施工场地需要,必须先施工应力释放孔,再施工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具体位置见附图。
6、施工工艺方法及设备选型配备
6.1 施工工艺
本工程应力释放孔施工拟采用水冲法成孔工艺。
埋设护筒
埋设护筒
桩位放样
就位
造 孔
清孔
安放波纹管
测孔深
波纹管
移位
应力释放孔施工流程图
6.2 设备选型配备
根据上述施工工艺、工程量、工程地质条件及场地施工条件,本工程拟采用采用水冲法成孔。
7、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中一切活动坚持以“质量第一”为宗旨,严格按本施工方案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着重抓住应力桩孔的定位放线、成孔、波纹管制作与吊放等关键环节,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强化质量管理。
7.1 波纹管安装技术措施
a.波纹管孔口搭接时,上下节波纹管应校直对正,且使上、下节波纹管均处于垂直状态。
b.波纹管入孔时要垂直对准桩孔中心,轻放、慢入,避免碰撞孔壁 ,不允许左右旋转,防止变形。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猛落强行下放。
c.波纹管放好后应用石块压住竹笼,防止波纹管上浮。
8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8 页
8.1 施工准备
机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