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防治研究概况及在棉花上的应用(农学毕业资料).docVIP

蚜虫防治研究概况及在棉花上的应用(农学毕业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蚜虫防治研究概况及在棉花上的应用(农学毕业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行业资料”中“农业工程”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7738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蚜虫防治研究概况及在棉花上的应用 2 0 引言 2 1 生物防治 3 2 化学防治 5 3 基因工程防治 5 4 棉花蚜虫防治 7 5 小结与展望 8 文2:钢结构的特点以及在住宅上的应用 8 一、钢结构的优点 9 1.结构自重轻。 11 2. 材料各向同性,符合力学假定,提高了设计精度。 11 三、钢结构布置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12 参考文摘引言: 13 原创性声明(模板) 14 文章致谢(模板) 14 正文 蚜虫防治研究概况及在棉花上的应用(农学毕业资料) 文1:蚜虫防治研究概况及在棉花上的应用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PPA-1 对棉花种质创新及其蚜虫抗性验证”(C);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掌叶半夏凝集素基因PPA-1 的棉花遗传转化”(A) 第一作者简介:张海娜,女,1978 年出生,河北丰润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棉花育种与种质创新研究。通信地址: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Tel:,E-mail:zhang_haina@ 通讯李俊兰,女,1963 年出生,河北清河人,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研究。通信地址: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 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Tel:,E-mail:li-junlan@ 收稿日期:2014-11-19,修回日期:2015-01-20。 0 引言 蚜虫俗称腻虫或蜜虫,是最具破坏性的植食性害虫之一,靠吸食植物幼嫩部位的汁液造成危害,蚜虫在取食过程中经常会传播植物病毒,堪称世界传播病毒昆虫之首,对农林业和园艺业危害严重。多年来如何对蚜虫进行有效防治一直是许多科学工作者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蚜虫在世界上分布非常广泛,但主要集中在温带地区。截至2008 年,中国共记录蚜虫类昆虫268 属1099 种/亚种,分别占世界蚜虫属种数的45%和23%[1]。蚜虫体积小而软,身长从1 mm到10 mm不等,寄主多样、食谱广范、繁殖能力超强、具有多型现象,世代重叠,生活史复杂多样。蚜虫危害后常使叶片、茎尖等部位发生皱缩或卷曲[2-3]。蚜虫分泌的唾液中含有的多种活性物质,干扰植物体内代谢,抑制植物的防御反应。蚜虫还是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介体,据统计,蚜虫占已知传播病毒昆虫种类的%,桃蚜是110 种以上植物病毒载体[4]。蚜虫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时间长,从出苗到吐絮成熟均可发生,由于蚜虫的危害可使棉花蕾铃大量脱落,叶功能降低,蚜虫分泌的蜜露粘在棉絮上,还会影响棉花的品质。实践中农艺操作、生物制剂、化学农药、转基因工程等措施均被研究用于蚜虫的防治,不同方法的防治效果和特点各异。将主要蚜虫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今后蚜虫的防治,特别是棉田蚜虫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借鉴。 1 生物防治 昆虫激素 利用蚜虫自身分泌的特殊激素成分干扰蚜虫的正常活动是防治蚜虫既环保又有效的方法。20 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发现雌蚜会通过释放性信息素来引诱雄蚜。多数蚜虫分泌的性信息素成分为荆芥内酯和荆芥醇,但比例不同。利用性信息素可以诱捕雄虫和未成熟雌虫,减少越冬虫卵数量[5] 蚜虫在受到惊扰时会从腹管中分泌出报警信息素,以使周围的其他蚜虫感知并迅速逃逸而免受伤害。许多蚜虫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是(反)β-法呢烯(EβF),研究表明,在常规使用农药防治蚜虫时加入EβF,可使蚜虫的移动性增强,从而增加蚜虫与农药的接触概率,提高防治效果。但目前由于人工合成报警信息素类物质过程复杂、成本高,且该类物质在空气中化学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而失去防效等因素,不适于在田间大范围使用其防治蚜虫。EβF合成酶基因从花旗松、柚子、青蒿、胡椒、荷等植物中被分离鉴定,可能在基因工程防治蚜虫中发挥作用[6] 天敌 瓢虫、食蚜蝇、食蚜瘿蚊、草蛉、寄生蜂等是蚜虫的主要天敌,主要以捕食和寄生的方式消灭蚜虫。草蛉、瓢虫、蚜茧蜂等蚜虫的天敌昆虫已实现工厂化的生产和应用,如利用七星瓢虫和中华草蛉来捕食茶蚜,烟草田间人工释放蚜茧蜂寄生成蚜、若烟蚜[7]。利用天敌防治蚜虫的方法优点在于保护环境,蚜虫不易产生抗药性,而且防效时间长,缺点在于见效慢,化学防治中应尽量采用专一性强的药剂以保护天敌。 微生物农药 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