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与杀虫单混配对黄螟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行业资料).docVIP

噻虫嗪与杀虫单混配对黄螟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行业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噻虫嗪与杀虫单混配对黄螟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行业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行业资料”中“管理资料”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7312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噻虫嗪与杀虫单混配对黄螟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 2 0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3 2 结果与分析 6 3 结论 6 4 讨论 7 文2:辛硫磷和灭多威混配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性作用 7 1 材料和方法 8 2 结果 10 3 讨论 11 参考文摘引言: 12 原创性声明(模板) 13 文章致谢(模板) 13 正文 噻虫嗪与杀虫单混配对黄螟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行业资料) 文1:噻虫嗪与杀虫单混配对黄螟的增效作用和田间防效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环保型高浓度草甘膦三元复配制剂的研发”(桂科攻-31);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农药化肥技术在缅甸的推广示范”(桂科合-2-15);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第一作者简介:韦茂春,男,1984年出生,广西河池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农药开发与应用研究。E-mail: 通讯赖开平,男,1975年出生,广西都安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农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通信地址:530001 广西南宁市望州路北二里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研究院,Tel:,E-mail:lkpgxhg@ 收稿日期:2013-12-19,修回日期:2014-11-17。 0 引言 广西是中国主要的蔗糖生产省区之一,目前甘蔗种植面积超过93 万hm2。蔗糖业是广西农民增收和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1]。甘蔗上发生危害的害虫以蔗螟为主,蔗螟危害甘蔗后会造成甘蔗缺苗断垄,同时还会降低原料蔗的含糖量[2],若不进行防治,一般可造成甘蔗20%~40%的产量损失,严重时可达60%~70%[3]。广西蔗区的甘蔗螟虫主要种类有二点螟(Chiloinfusca tellus Snellen)、条螟(Proceras venosatusWalker)、黄螟(Tetramoera schistaceana Snellen)、大螟(Sesamia infere Walker) 和白螟(Tryporyza intactaSnellen)等[4]。以往常用药剂主要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和克百威[5]等高毒农药。随着这些农药的大规模应用而产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6],由于它们的高毒、高残留等缺点,已不适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同时,甘蔗螟虫的抗药性日趋增强[7],其为害情况更加严重[8]。因此,必须筛选出低毒、高效的杀虫剂新品种。噻虫嗪属于第2 代新烟碱类药剂[9],杀虫单属于沙蚕毒素类药剂,2 种药剂都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螟虫都具有较高的防效。潘方胤等[10]在甘蔗种植时和大培土时各施用杀虫单复配制剂5%杀单·毒死蜱75 kg/hm2具有良好的防治螟虫效果,能减少原料蔗的虫节率。 许焕明等[11]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发现,噻虫嗪的复配制剂40%氯虫·噻虫嗪WG 、 kg/hm2处理对甘蔗螟虫具有显著防效,能有效控制甘蔗螟虫危害。梁巧丽等[12]采用浸叶法、浸渍法和药膜法评价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烯啶虫胺4 种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花粉蚧3 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3 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噻虫嗪对棉花粉蚧有相对较高的毒力。长期从事甘蔗害虫的防治研究的罗志明等[13]发现噻虫嗪及其复配制剂根施对3 种甘蔗害虫稻蛀茎夜蛾、甘蔗粉角蚜及甘蔗蓟马的防效达70%以上,是甘蔗害虫防治的有效药剂。目前,噻虫嗪、杀虫单用来防治甘蔗害虫已有研究,但关于两者复配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笔者用蔗茎浸渍法测定噻虫嗪、杀虫单剂及其混剂对黄螟2 龄若虫的毒力作用并对复配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下一步制剂生产和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药剂 98%噻虫嗪原药(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95%杀虫单原药(江苏天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杀虫单·噻虫嗪颗粒剂(广西化工研究院配制);3%克百威颗粒剂(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供试昆虫 试验所用试虫为黄螟Tetramoera schistaceana(Snellen),该虫是严重为害甘蔗的主要害虫之一。试验所用黄螟从甘蔗田间采集并繁殖,卵孵化后取健康一致的2 龄幼虫备用。 饲养条件 将黄螟幼虫接入有带鞘幼嫩蔗茎的烧杯内(烧杯口盖有纱布防止试虫逃逸),放入相对湿度90%、(25±1)℃的恒温恒湿养虫室内饲养观察。 仪器设备 恒温恒湿养虫室;量筒、烧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