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农学毕业资料).docVIP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农学毕业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农学毕业资料)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1 0 引言 2 1 材料与方法 3 2 结果与分析 5 3 结论与讨论 7 文2:长丰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8 1植物检疫 9 2物理防治 9 3生物防治 9 4农业防治 10 5化学防治 10 (4)注意保护天敌。 12 6 参考 文献 12 参考文摘引言: 13 原创性声明(模板) 13 文章致谢(模板) 14 正文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农学毕业资料) 文1: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控减化技术应用与效益评价 基金项目:温岭市科技项目“稻田农药减量增效安全使用关键技术研究”[温科(2009)29 号] 第一作者简介:冯永斌,男,1983 年出生,浙江温岭人,农艺师,本科,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植保技术推广工作。通信地址:317500 浙江省温岭市太平街道三星大道22号楼201室浙江省温岭市植物保护检疫站,Tel:,E-mail:Fyb-036@ 收稿日期:2014-11-10,修回日期:2015-01-12。 0 引言 温岭市地处浙东南沿海(121°9′50—121°44′20 E,28°12′45—28°32′2 N),水稻是该市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常年受稻飞虱——主要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 (Sta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螟虫——主要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和大螟[Sesamia infere],纹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等的危害。2006年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物保护方针,同时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新理念[1-2]。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发生日趋严重,并呈混合发生态势大发生、大危害年份频率偏高,每年需要化学农药进行多次防治,既加剧了农药对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增加了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的抗性水平达40倍以上、对毒死蜱22倍以上、对阿维菌素敏感至低水平抗性[3];毒死蜱及其复配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和保叶效果逐渐下降,应用阿维·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4];褐飞虱对吡虫啉高达 倍抗性、对噻虫嗪 倍、对噻嗪酮 倍、对烯啶虫胺尚敏感[5];井冈霉素防效逐渐下降[6]。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节次防治,高度重视稻田有害生物的科学安全防控,尽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稻米品质安全。2011—2013年笔者以设定的病虫为靶标,按照防治指标[7],进行防控减化技术应用的探索,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防治次数,以期为水稻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绿色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概况 分早稻、连作稻和单季稻。防控减化技术区:面积7337~14674 m2,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4种病虫作为全季防控的靶标,根据其发生和危害情况,在防治适期时喷施设定的对口药剂进行防治;对比区:面积1134~4002 m2,在防控减化技术区周边选定2 户农户,农户自主确定防治时间和防治药剂等,自行田间管理;不施药区:防控减化技术区中留出面积133~167m2,不喷施任何农药,作为病虫防治指标和效果等的评价。防控减化技术区和对比区除了随水稻生长而兑水量增加外,在耕作制度、品种、种植方式等一致[8-10]。(1)早稻(2012 年):试验设在该市大溪镇念母洋村,前作芋头,品种为‘嘉育253’,5 月1 日机插移栽,种植密度21 万丛/hm2,7 月18 日收割;防控减化技术区和对比区喷药器械为农友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每次防控兑水量相同,即每公顷兑水量450~900 kg。(2)连作晚稻(2011 年):试验设该市新河岸头村,品种为‘秀水09’,8 月2 日手插移栽,种植密度 万丛/hm2,11 月20 日收割;防控减化技术区和对比区喷药器械为市下SXLK16背负式喷雾器;每公顷兑水量:防控减化技术区450~900 kg,对比区450~600 kg。(3)单季稻(2013 年):试验设在该市大溪镇殿下村,前作小麦,水稻品种为‘甬优6号’,6月29日机插移栽,种植密度15万丛/hm2,11 月27 日收割,病虫防治减化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