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中 文 摘 要
循环经济是关乎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经济系统和谐共生的问题。对于北京这样一个已经具备
一定的经济实力,并处于发展中的城市来说,无论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还是从可持续经
济发展的角度,现阶段对于这种和谐性的诉求都显得十分迫切。
本文是以区域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的北京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区域生态经济学研究
路径—生态经济分析与区划—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动力机制—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
经济体系—对策建议”为主线,基于对循环经济理论与区域生态经济学理论相关关系的深入分析,
对北京生态经济系统的详细分析和生态经济区划,探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在区域内
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北京宏观循环经济发展进
行了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以期对我国典型大城市地区提供可供借鉴的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和政策建
议。
首先,论文构建了循环经济与区域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在理论逻辑关系上对循环经
济的区域生态经济学实现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经过理论研究发现,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在现
阶段的实现形式,循环经济体现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循环经济也是追求生态经济效益
最大化;进而提出整体论、系统论、协同论、地域分异规律理论是循环经济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从区域生态经济的角度,对循环经济的结构和功能做出独特的判析,即循环经济作为区域生态经
济学的重要研究载体,也遵循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平衡-效益-协同进化”模式。
其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的人口、水、能源、土地等生态系
统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北京市能量系统图,对北京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通
过分析能源消费结构与用水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关系,探讨了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对资源生
态的升级作用与优化过程;通过利用最新的 GIS 手段,首次以乡镇为单元对北京市进行了生态经
济区划,划分出 3 个一级生态经济区和 9 个二级生态经济亚区。为北京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论文在理论研究和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区划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北京市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产业链和循环体系。根据北京市生态经济区划结果,各生态经济类
型区的发展特点和生态环境特性,得出 9 个二级生态经济亚区的 21 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宏
观层面、循环经济的微观作用主体以及支撑体系三方面深入分析了北京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
制;提出建立在生态、生物、产业、市场和区域等各种资源之间的循环经济链条,突破了循环经
济研究的局限;构建区域空间一体化循环,实现北京山区与城区、山区与平原、平原与城区的互
动大循环;首次从区域生态合作的角度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的互动循环。
最后,从认清当前北京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促进北京循环经济发展的
主要对策。包括总体对策、能源对策、水资源对策和保障体系。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北京,生态经济
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ABSTRACT
Circular economy is a matter of the natural ecosystem and ecological-economy harmony system.
For the under developing Beijing, which already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economic strength, At present,
whe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r from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the aspirations of all of this harmony is particularly pressing.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2kaBP 甘青地区人类生计模式的演化.pdf
- 1736 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特征变化分析.pdf
- 1949-2008年中国沼泽湿地甲烷排放量的时空变化及机制分析.pdf
- 1972-2010 年羊卓雍错流域湖泊变化及其气候驱动.pdf
- 1979 年以来青藏高原位势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地面气候的关系.pdf
- 1983~2005年东北亚草地生态系统时空格局研究.pdf
- 2000-2009年蒙古高原东部植被覆盖变化研究.pdf
- 2001-2010年干旱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pdf
- BeyonDB 数据库空间扩展的数据模型.pdf
- BeyonDB栅格模块若干技术问题研究.pdf
最近下载
- 2024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南京市南师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pdf VIP
- 2022年土地登记代理人题库700道精编答案.docx
- 艺术歌曲《满江红》的演唱技巧与情感处理.pdf VIP
- 2025年衢州市xx乡镇“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 VIP
-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pdf
- 电力电子技术(本科)电子科技大学含答案.doc VIP
- 2025-2030中国天然气管道行业前景动态与需求规模预测研究报告.docx
- 在校证明模板.pdf VIP
-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年人教版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