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一)行政处罚 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单位或个人有以下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视违法情节给予警告、限期改进、责令赔偿损失、或处以罚款;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 (二)行政处分 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规定,有犯有相关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者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23页,共48页,2022年,5月20日,19点13分,星期四 二、刑事责任 刑法第330条规定,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①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②拒绝按照卫生行政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③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④拒绝执行卫生监督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第24页,共48页,2022年,5月20日,19点13分,星期四 刑法第331条规定,从事实验、保藏、携带、运输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360条规定,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仍卖淫、嫖娼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第25页,共48页,2022年,5月20日,19点13分,星期四 第六节 报告规范 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注意:责任报告单位中无学校和卫生检疫机构。 第26页,共48页,2022年,5月20日,19点13分,星期四 报告病种 法定传染病(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第27页,共48页,2022年,5月20日,19点13分,星期四 第六节 报告规范 填报要求(分类)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进行报告 分类标准严格参照国家诊断标准(临床医生、疫情报告人员均要熟悉此标准,切不可凭主观认识) 阳性检测结果仅供采供血机构填写 填报要求(病原携带者) 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以前: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 乙肝、丙肝病原携带者不需要进行网络直报 第28页,共48页,2022年,5月20日,19点13分,星期四 第六节 报告规范 填报要求(分型)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养、菌阴和未痰检四类(根据诊断标准,未痰检应属于疑似病例,而不是临床诊断病例;涂阳应属于实验室诊断病例,而不应是疑似病例)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 第29页,共48页,2022年,5月20日,19点13分,星期四 第六节 报告规范 报告程序与方式 实行属地化管理(谁接诊,谁报告) 首诊医生负责制 首诊医生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完整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交防保科 防保科应在当天将其网报 第30页,共48页,2022年,5月20日,19点13分,星期四 第六节 报告规范 报告程序与方式 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在做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 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必须上报防保科,并登记;防保科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也需进行登记。 第31页,共48页,2022年,5月20日,19点13分,星期四 第六节 报告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