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西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看唐代士人的审美意蕴(论文资料).docVIP

从唐代西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看唐代士人的审美意蕴(论文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唐代西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看唐代士人的审美意蕴(论文资料)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从唐代西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看唐代士人的审美意蕴 1 一、异域风光的雄奇瑰丽 2 二、安边卫国的雄壮豪迈 3 三、塞外山川的苦愁别离 4 文2:从归来看张艺谋电影的审美意蕴 5 一、引言 5 二、节制的情感 6 三、纯爱的坚守 7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文章致谢(模板) 10 正文 从唐代西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看唐代士人的审美意蕴(论文资料) 文1:从唐代西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看唐代士人的审美意蕴 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统一,或者说是借助客观物象来表现主观情意。山川,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因地理、环境、时代、民族等的因素,很早就成为文人墨客的视野。《诗经》中就有大量对山川景物的描写。中国山水作为审美意象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至唐宋时期,中国的山水诗达到了其创作的成熟期。因其成熟的运用,山水作为审美意象也进入到唐代士人的边塞诗创作当中。从山川意象入手,唐代西北边塞诗不仅展现的是一个自然地理的空间,更是一个表现唐代士人审美意蕴的独特空间。通过对中华书局出版的九百卷《全唐诗》的收集,共有涉及西北的边塞诗1000余首,其中对西北山川进行审美观照的有400余首。作为唐代审美文化的杰出代表,通过对唐代西北边塞诗山川意象的审美分析,展现唐代士人不同时期的文化心态及审美趣尚。 一、异域风光的雄奇瑰丽 处于国势鼎盛时期的唐王朝,国内安定,社会一统,对外则开疆拓土。随之出现了大批的边塞诗人及边塞诗。岑参就是其杰出的代表。全唐诗收录了其70余首边塞诗,其中涉及西北山川的边塞诗近40首。岑参曾两度出塞,远至北庭、安西为官,其六年的边塞生活使得其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在盛唐时期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岑参笔下的西北边疆自然风光也变得雄浑辽阔、奇丽壮观。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经火山》)这首诗集中刻画边塞火山奇异风光。火山即火焰山,自新疆吐鲁番向东延伸至鄯善县以南,因由红砂岩构成,加之当地气候燥热得名。本诗中,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赤焰”、“炎氛”、“烧”、“蒸”、“炭”等词眼,夸张了火山的奇热形象,通过严冬火山下时的“多炎风”、“人马尽汗流”等,淋漓尽致地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火山云歌送别》)与上首诗刻画火山的奇热美不同的是,此诗着力描绘了火山上的火云。高耸的火山突兀在赤亭口,五月山上的火云遍布火山以至于似乎凝固住了,使得飞鸟都躲在千里之外。其气势吞没铁关树,遮掩交河戍所。火山云的奇异景象呼之而出。这两首诗的描写大胆而夸张,多角度立体地展现了异域火山的奇异壮美。写“热海”奇异美的手法与火山相似,也充分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情怀。“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作者并未去过热海,借阴山胡儿之口,对热海进行了审美观照。通过海上众鸟、长肥的鲤鱼、常不歇的岸傍草、瞬间消失的空中白雪等夸张想象,描绘出热海奇异的景观。通过蒸、烁、燃、沸、炎、煎等动词,更形象生动地渲染了热海的奇热美。 二、安边卫国的雄壮豪迈 经过初唐的巩固和发展,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政治开明,社会大一统,各民族团结并不断融合,经济发展繁荣,社会环境比较稳定。统治者尚武轻文,重视边功,从而刺激了文人士子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的热情。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虽然是浩瀚雪原,将士们却斗志昂扬,大军齐呼使得“阴山”(这里指天山)为之震动。“阴山”的颤动正象征出唐军将士不畏艰辛的豪迈精神。西北的剑河风急雪厚,其寒冷使石冻,脱马蹄,“亚相”却甘愿辛苦尽力王事,发誓安边报主。剑河的寒冷更突显出亚相的豪放与雄壮。“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佚名《薛将军歌》)将军的“三箭定天山”更是将将士们安定边疆的豪迈情绪、英雄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岑参的边塞诗里,“陇头”意象也用来传达安边卫国、建功立业的情怀。“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为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上马赴边度陇头,不只是为封侯,更为报国恩。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诗人从军报国的抱负及封侯的壮志雄心表露无遗。高适也运用“陇头”意象抒发心迹。“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

文档评论(0)

code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