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docxVIP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选序》看萧统的文章审美观念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编纂年代最 早的总集,脍炙人口。萧统为之作序,说明编纂意图、选录范围, 也表达了其文章审美的观念。 所谓总集,是相对于别集而言的。从曹魏、西晋时起,图书 分类法由七分法逐渐演变为四分法,即分为经、子、史、集四大 类。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收录史书;子部书比拟驳杂, 以阐发思想见解者为主;集部书那么多由单篇文章汇集而成。假设是 一位作者的文章汇集成一部书,称为别集;多位作者的,那么称总 集。无论别集还是总集,所收录的既包括诗赋,也包括各种各样 应用性文体的文章,如《文选序》所说的颂、箴、戒、论、铭、 诔、赞以及诏诰教令、表奏笺记、书誓符檄、吊祭悲哀、碑碣志 状等。别集或总集的编纂,首先是为了作品的保存,防止散佚; 另外,假设是经过选择沙汰而后编成的,就具有便于读者欣赏和揣 摩学习的功用。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文章太多而良莠不齐,先经 编纂者的一番淘洗,读者就方便得多。《文选》就是这样一部“略 其芜秽,集其清英”的总集。 《文选》的编纂,是以当时存在的诸家别集和总集为基础的。 西晋以来,已有各种总集的编纂,其中如挚虞的《文章流别集》、 李充的《翰林》,是分体编辑的大规模总集,尤其能给《文选》 的编辑提供很大的方便。既然是在集部书的基础上编成,那么基 本上不收录经、子、史部书籍里的文字,是当然的。那首先是一 个体例上的问题。不过萧统在《文选序》里并未明说这一点,而 是从另外的角度说明其不收经、子、史书的缘故。他说,经书是 教人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何做人的,它们出于圣人之手, “与日月俱悬,鬼神争奥地位太崇高了,因此不能割裂截取、 当作一般文章那样编入总集。《老》《庄》《管》《孟》那样的 子书,“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作者的意图是要阐发某 种思想主张,而不把文辞的美恶优劣放在重耍地位,所以也不选。 流传下来的忠臣贤人、谋夫辩士的话语,有些是美好动听的,但 当初只是口头表述,并非写成的文字,也就不选。至于史书,是 记载事实而寄寓褒贬的,也与单篇文章不同,当然也不入选。由 这样的说明看来,萧统认为集部文章与经、子、史文字有一点很 大的不同,即集部文章应该是“以能文为本”的,亦即应该特别 讲究文辞的运用的。《文选》就是要从这种讲求文辞的文章里选 录其佼佼者。 《文选序》还有一段话更鲜明地表达了这样的选录宗旨。萧 统说,虽然不选史书,但是史书里的序、论、赞、述却是要选载 的。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些文字是“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的, 既然“事出于沉思”,那么就“义归乎翰藻”。意思是说,史书 里的赞、论、序、述与书中一般叙事的文字不同,它们是很注意 文采的,作者写作它们时在文辞运用方面是精心构思的,因此理 当归属于讲求文辞的一类,也就应该选录于《文选》之中。总之, 萧统是说,《文选》里选载的都是特别讲究文辞运用的文章。 那么,该怎么讲究呢,怎样的文辞才是萧统心目中的好文章 呢?从“辞采”“文华” “翰藻”等语词,可以体会到,萧统要 求文辞博富而美丽。《文选序》说:“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 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文学语言同社会生活里种种事 物一样,是从简单质朴向着精巧华丽开展的。这是萧统的文辞发 展观,也是他心目中一个基本的文章审美标准。文章好不好,首 先看它的辞采是否漂亮。应该说,这不仅是萧统个人的审美观, 而且是他那个时代具有普遍性的标准。 如果说得再具体些,那么可以说,当时人们所认为的漂亮文 辞,包括语句偶对、声音和谐、辞藻富丽、运用典故等几个方面, 也就是具有骈俪文字之美。这在《文选序》没有具体说出来,但 从《文选》选录作品的情况是可以窥见的。比方《史记》里的序 和“太史公日”,颇有感慨跌宕的文字,但《文选》一概不选, 那与这些文字句式长短错落、不合乎骈文要求很有关系。《文选》 选的是班固、干宝、范晔、沈约所写的史论述赞,它们句式比拟 整齐,讲究对偶和辞采。又如同样是写三月三日禊饮的诗序,不 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选颜延之、王融的两篇,那与《兰 亭集序》比拟质朴,而颜、王所作“文藻富丽”有关。颜、王这 两篇文字当时以此而闻名遐迩,连北朝人士都佩服之至。再如陶 渊明诗,北宋以后成为一种诗美的典范,《文选》却所选不多, 因为陶诗语言朴素率直,在齐梁时是被认作“田家语”的。曹操 诗在后世被称赞为“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文选》那么只收 录两首,也是同样的缘故。 萧统所持的这种骈俪时代的文章审美观,自然有它的局限 性。不少优秀作品由于不符合骈俪之美的标准而被忽略了。这从 上文所述便可见一斑。在萧统看来,子书、史书“不以能文为本”, 是不在美文范围之内的,这样的眼光也嫌狭窄。以后人、今人的 眼光看,别的不说,《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那些人物 形象、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