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法测微小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报告 5 数学系 06 级 蔡园青 2007 年 5 月 25 日P实验题目:干涉法测微小量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习、掌握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检验光学元件表面 实验原理: 几何特征的方法,同时加深对光的波动性的认识。 用牛顿环测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当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一平面玻璃上时,在透镜的凸面与平面之间形成一个从中心 O 向四周逐渐增厚的空气层。当单色光垂直照射下来时, 从空气层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光束产生干涉。等厚干涉条纹也是一组以 O 点为中心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称为牛顿环。两束光的光程差为 2 (1 ) 2 式中λ为入射光的波长,δ是空气层厚度,空气折射率n 1。 当光程差Δ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为暗环,若第m 个暗环处的空气层厚度为 ,则有 m  m (2 ) m 2 r2 R ,可得 m m m 2R (3 ) 式中 r m 是第 m 个暗环的半径。由式(2 )和式(3 )可得 r2 mR (4 ) m 我们将式(4 )作一变换,将式中半径 r m 换成直径D m , 展开整理后有 D 2 D 2 R m n m 4n  (5 ) 可见,如果我们测得第m 个暗环及第(m+n )个暗环的直径D 、D ,就可 m m+n 由式(5 )计算透镜的曲率半径 R 。 实验器材:钠灯,牛顿环仪,读数显微镜。实验内容: 1 . 测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 ) 观察牛顿环 ) 将牛顿环仪放置在读数显微镜镜筒和入射光调节木架的玻璃片的下方,木架上的透镜要正对着钠光灯窗口,调节玻璃片角度,使通过显微镜目镜观察时视场最亮。 ) 调节目镜,看清目镜视场的十字叉丝后,使显微镜筒下降到接近玻璃片, 然后缓慢上升,直到观察到干涉条纹,再微调玻璃片角度及显微镜,使条纹更清楚。 ) 测牛顿环直径 ) 使显微镜的十字叉丝交点与牛顿环中心重合,并使水平方向的叉丝与标尺平行(与显微镜筒移动方向平行)。 ) 转动显微镜测微鼓轮,使显微镜筒沿一个方向移动,同时数出十字叉丝竖丝移过的暗环数,直到竖丝与第 65 环相切为止。 ) 反向转动鼓轮,当竖丝与第 60 环相切时,记录读数显微镜上的位置读数 d ,然后继续转动鼓轮,使竖丝依次与第50 、40 、30 、20 、10 环相切, 30 顺次记下读数 d ,d ,d ,d ,d 。 50 40 30 20 10 ) 继续转动鼓轮,越过干涉圆环中心,记下竖丝依次与另一边的 10 、20 、 30 、40 、50 、60 环相切时的读数d 10 、d 20 、d 30 、d 40 、d 50 、d 。 60 重复测量 3 次,共测 3 组数据。 数据记录与处理: 第一次第二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8.027 38.069 38.021 37.559 37.594 37.552 37.048 37.072 37.043 36.457 36.496 36.457 35.777 35.818 35.779 34.950 34.960 34.939 29.818 29.803 29.778 28.917 28.944 28.918 28.231 28.258 28.230 27.655 27.688 27.658 六十环处d 60 五十环处d 50 四十环处d 40 三十环处d 30 二十环处d 20 十环处d 10 反十环处d 10 反二十环处d 20 反三十环处d 30 反四十环处d 40 27.13127.16327.137 27.131 27.163 27.137 26.667 26.705 26.664 50 反六十环处d 60 由D d i i d ,得各环直径如下: i 第一次第二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标准差 11.360 11.364 11.357 11.360 0.0035 10.428 10.431 10.415 10.425 0.0085 9.393 9.384 9.385 9.387 0.0049 8.226 8.238 8.227 8.230 0.0067 6.860 6.874 6.861 6.865 0.0078 5.132 5.157 5.161 5.150 0.0157 第六十环的直径D 60 第五十环的直径D 50 第四十环的直径D 40 第三十环的直径D 30 第二十环的直径D 20 第十环的直径D 由RD 由R m n 4n 10 mD 2 ,由 589.3nm 取 n=30, 则得 R 值如下: m 单位/m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m=30 868.015 866.506 866.818 m=20 872.272 870.438 868.246 m=10 875.205 869.178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